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了良好发展态势。为推动文化产业冲击新目标、实现新突破、增添新优势,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威海市文化产业推进手册》,进一步明确了今年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今天,我们邀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许祖强同志,市委外宣办主任姜伟同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郭承宇同志,向大家介绍今年我市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有关情况。
参加本次发布会的有:大众日报、省广播电视台、齐鲁晚报,大众网、齐鲁网、鲁网等上级媒体驻威机构;威海日报、威海晚报、威海新闻网,威海电视台、威海电台、威海广播电视报、威海传媒网,环翠区电视台等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们,以及政务微博、微信“威海发布”的编辑记者;各区市、国家级开发区宣传部分管副部长、南海新区工委办公室分管负责人,市直相关活动牵头部门、单位分管负责人。
首先,请许祖强部长介绍我市2019年推进文化产业有关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增强城市软实力、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重要抓手,积极创新推进机制、聚合社会资源、壮大市场主体,文化产业呈现出方向目标更加明晰、资源要素加速汇集、发展氛围持续升温的良好态势。2017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44.2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11%,位居全省第9位。一批文化企业、产品基地、艺术园区、交易市场、文化场馆、文创空间成长发展,中韩文博会、中国油画小镇等产业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我市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爬坡阶段,产业基础较为薄弱,2017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05个百分点;文化骨干企业数量少,文化服务业竞争力弱,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主要集中在家纺、地毯、印刷包装等传统文化制造业;产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文化产业园区日常经营活跃度不高,文化产业平台服务体系不健全,文化经济政策不完善,对区域文化资源的创意性统筹整合水平不高,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文化创意人才严重匮乏。
文化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形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按照市委抓重点、破难点、补短板、树亮点的要求,为推动文化产业冲击新目标、实现新突破、增添新优势,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各区市、国家级开发区、南海新区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经过广泛调研论证,以问题为导向,确立了今年推进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即以实施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建设计划为引领,以推动文化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和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孵化培育为重点,以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和建设为抓手,着力抓好6个文化产业园区、7个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营和17个文化产业建设项目、14个文化产业招商项目的推进,形成了全年工作的施工图和项目表。
一、实施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建设计划,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
实施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建设计划,旨在挖掘整合区域优势资源,打造发展亮点,吸聚社会资本,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去年以来,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引导各区市、开发区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一区一品牌”的思路,确立各自的文化产业品牌。
环翠区主打“中国油画小镇”品牌,在地理空间上以孙家疃为运营核心,以全域威海为发展平台;在发展要素上以油画艺术产业为支柱,以泛文化、旅游、社区、生态等为支撑;在资源整合上以中高端油画机构和艺术市场为主体,以吸引国内外油画艺术机构和艺术家进驻为抓手,发展壮大写生创作、研究培训、展览收藏、鉴定评估、拍卖交易等书画产业链条。
文登区主打“非遗产业化集聚区”品牌,按照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巩固行业优势地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大技艺类和民俗类等非遗项目市场主体培育力度,促进非遗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在传承的基础上培植新的产业优势。
乳山市主打“红色乳山”品牌,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农业资源、生态资源、传统古村落资源以及乡村旅游资源,培育、延伸和完善旅游产业链,打造集红色文化体验、生态农业、精品民宿、写生基地及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特色片区。
高区主打“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区”品牌,依托高区科技产业发展的引领优势和较好的人文氛围,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内容,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为带动,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培育新型业态、升级传统产业、促进文化消费,打造文化科技产业创新发展的先行区。
经区主打“韩乐坊文化休闲体验街区”品牌,以韩乐坊韩式主题文化商业景区为核心,大力实施“文化+”战略,优化重塑韩乐坊商圈的文化资源、文化业态和发展空间,以文化赋能商贸,以体验活化旅游,全面推进街区整体升级。重点规划工艺美术、文化演艺、创意集市、珠宝文化四个文化体验功能区,以及餐饮、家居、商贸、康养四个文化体验扩展区,努力将韩乐坊打造成为融汇中韩建筑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时尚文化、康养文化等综合性文化体验街区。
临港区主打“艺术馆博物馆集群”品牌,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为主,以艺术展馆和博物馆建设为主攻方向,集聚和整合政府、园区、企业、协会等各方面资源,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生态环境。
今年是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建设的提升年、深化年,我们要紧紧抓住具体工作、特色活动和重点项目三个抓手,厚植产业发展根基,扩展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优化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孵化培育功能,更好服务文化领域创新创业
为完善文化产业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创新创业,2016年6月,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采取“政府引导、公司承载、市场运作、社会服务、多方支持”的模式,部署开展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创建工作。在两年创建的基础上,经过评荐申报和综合评审,2018年9月,市委宣传部、原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决定对其中基本符合条件的16个单位授予“威海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称号。按照《威海市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平台运营单位每年年初提交平台年度运营发展计划书,到年底考核合格的,可以继续使用称号。经考核不合格且在规定时间未能完成整改的,将被撤销称号。根据各平台提交的年度计划书和产业发展需求,今年重点推动威海星汇谷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威海市动漫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等7个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涉及数字文化产业孵化服务、文化科技融合孵化服务、服装创意设计孵化服务等领域。将着力引导各运营单位积极优化设施功能,创新运营模式,提高服务能力,为辐射带动更多的中小微文化企业成长发展做出贡献。
三、推动文化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提升园区发展效能
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代表着一个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2019年我们筛选了环翠区威高民俗文化邨、佳润文化创意园区、伴月湾国际艺术家驻地、艺甸园原创艺术区、文登区绿地·溪谷小镇、荣成市海角小镇艺术海湾等6家园区作为转型升级的重点,期待这些园区能够为全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起到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文化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优化园区自身发展定位、文化主题和主导产业,探索形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模式,避免同质化竞争,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二是进一步丰富园区经营业态。文化产业园区应当既是文创产业的孵化器,也是文化消费的集聚区,要集合创意设计、文创零售、特色展览、艺术展演、公共艺术、创意市集、互动体验、跨界美食等多种文创业态,植入咖啡馆、画廊、餐厅、酒吧、生活美术店铺等商业业态,聚集人气,避免“空壳园区”、“僵尸园区”现象。三是注重加强文化产业园区社区营造,探索园区与社区融合发展模式,鼓励园区联合各方面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吸引市民参与,把园区建设成为社区居民综合体验的场所,成为城市文化名片。
四、加大文化产业“双招双引”力度,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总结近年来项目推进工作的经验,从2019年起,将以往的“五个一批”项目分类推进模式,整合简化为年度重点招商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两大类。其中重点招商项目,主要选择投资规模较大、项目成长性好、成熟度高的项目;重点建设项目,主要选择文化特色鲜明、具有一定投资规模、在建或年内可开工建设的项目。经过各级推荐筛选,确定重点招商项目14个,涵盖文创园区、影视文化、文化旅游、文化特色小镇等领域,计划总投资287.38亿元;确定重点建设项目17个,涉及艺术园区、创意设计、非遗传承、特色小镇、文化旅游等领域,2019年计划投资19.3亿元。双招双引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总抓手,市委、市政府把今年确定为“高水平对外开放年”,对外开放第一位的任务就是招商引资。宣传文化系统和文化企业要强化招商意识,提高招商能力,采取上门招商、链条招商、以商招商、协会招商、展会招商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文化产业精准招商,引领文化产业创新升级。
为促进上述重点任务的落实,将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坚持目标导向,集中发力,各重点项目所在区市宣传文化部门加强责任分解、日常服务和督导落实,建立任务台账,倒排工作计划,强化进度管理。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通过专题例会、情况通报、现场推进等形式,及时加强调度督导。二是加大支持力度。各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扶持政策、推荐参评省级重点文化企业(项目、园区)等优先向做出成效的单位和项目倾斜。三是鼓励文化产业界担当作为、干事创业。今年我们将启动开展文化产业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聚焦年度文创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创造性经验和社会贡献度、行业带动力等,以当年做的事情为评价标准,评选表彰一批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年度人物。我们期待文化企业家和文化产业领域的从业者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叮嘱的那样,做实体经济,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做一个主业。以实实在在、心无旁骛的精神和境界,扎扎实实地抓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全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今年要有新变化、三年要有大变化,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全新局面的生动实践中,奋力谱写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