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根据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近日,市发改委对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项目进行了新一轮动态调整,形成了全市2019年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库。今天我们邀请市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张愈同志,市蓝区办副主任于习文同志向大家介绍2019年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本次发布会的有:大众日报、省广播电视台、齐鲁晚报、大众网、齐鲁网、鲁网等上级媒体驻威机构,威海日报、威海晚报、威海新闻网,威海电视台、威海电台、威海广播电视报、威海传媒网,环翠区电视台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以及政务微博、微信“威海发布”的编辑记者。
首先,请张愈副主任介绍我市2019年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有关情况。
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交给山东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必须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争当全省走在前列排头兵的目标定位,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统领,聚焦发力、精准用力、持续加力,以“四新”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实现了快速壮大,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建设是抓手、是载体、是支撑。我市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来,将重点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择优筛选储备了一大批“无中生有”的新项目、提质增效的好项目、龙头带动的大项目和确保落地的实项目,经过一年来的精准服务、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总体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对全市新旧转换重大工程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发布2019年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之前,我先向各新闻媒体通报一下我市2018年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情况。去年年初,我们创新推出对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引导各区市、各责任单位进一步明确项目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实施过程中,每月一调度、每月一通报,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展现项目开复工、投资率、实物工作量等要素及变量,与年度计划进行对比,分析项目完成情况和动态趋势,做到“年初对账、月度报账、季度查账、年底交账”,确保重点项目按期、高质量推进。“挂图作战”主要绘制了三张图:
二是绘制“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率状态作战图”。采用柱状图形式对比各区市完成投资数占年度计划百分比,对“完成投资率高于时间进度”的区市亮绿灯,对“完成投资率低于时间进度”的区市亮红灯。
三是对每个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和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绘制“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作战图”。采用横向坐标形式呈现每个项目的月度进展,“进展顺利”的项目亮绿灯,“未开工”的亮红灯,项目进展与计划进度吻合度直观清晰。
通过实行挂图作战,压实工作责任,全市范围内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项目工作氛围。2018年,全市139个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年度实际完成投资374.7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28个项目列为省级优选项目,数量居全省前列,有力的促进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企稳回升和结构优化。
在2018年工作的基础上,近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我们通过反复筛选、精心研究,对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实施了第3轮动态调整,调整后项目总数达到145个,总投资2372亿元,2019年计划投资290亿元。按照“四新”经济领域划分,项目分布情况如下:
一是新技术领域。围绕创新升级技术链,重点选择可实际推广、替代传统应用和形成市场新力量,能够填补我市新兴产业链条断点和布局空白的项目。包括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3类,目前储备项目35个,总投资166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4亿元。
二是新产业领域。围绕拉长延伸产业链,重点选择以科技研发成果为基础,能够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带动产业体系显著变革的项目。包括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化工、新医药与医疗器械等3类,目前储备项目60个,总投资29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0亿元。
三是新业态领域。围绕重构提升价值链,重点选择能够创新丰富产业内涵、加速形成新消费热点、提供多元多样产品服务的项目。主要包括海洋经济、文化旅游、医养健康等3类,目前储备项目22个,总投资14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9亿元。
四是新模式领域。围绕优化重组要素链,重点选择能够聚焦优势创新创业资源、构建新的产业生态系统、推动由传统产业向智能化迭代升级的项目。主要包括双创平台、现代农业、现代物流等3类,目前储备项目28个,总投资2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7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集中精力抓好项目实施,创新工作方法,优化服务措施,完善政策支持,全力推进这些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建设、投产,进一步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企稳回升,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为“精致城市 幸福威海”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加强项目投融资服务。我市设立了总规模300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基金直投、设立子基金等方式,累计投资企业60余家,有效支持了一批项目建设。在儒商大会、银企对接会等各类推介活动上,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也都作为重要版块进行推介,项目推介总数达到200多个,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二是精准施策服务项目建设。在全省率先设立了5000万元新旧动能转换专项资金,优先支持了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服务贸易、时尚创意等领域34个产业项目和创新平台项目,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有效拉动项目投资近40亿元。此外,我市还制定了深化英才计划、促进工业企业提质增效、金融支持新旧动能转换、支持“飞地经济”、优化用地保障等一揽子扶持政策,累计安排各类专项扶持资金超过4亿元。制定了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制度,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合力,多维度、全流程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
三是抓好项目跟踪服务。结合“一次办好”改革,建立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审批快速通道,对入库项目实行“容缺受理、平行预审、合规审批”,设立投资项目代办服务中心,在全市政务服务大厅全面推行咨询导办、贴心帮办、全程代办服务,推动项目审批再提速。同时,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服务,对拟开工重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上门服务,重点围绕项目开工、建设实施等关键环节,帮助完善土地、规划等前期手续,理顺审批要件,协助解决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困难。
通过一系列服务推进,2018年我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项目都符合省“十强产业”特别是我市“七大千亿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符合“四新”“四化”要求,比如:智能终端设备生产项目、600吨光纤预制棒项目、第三代生物可降解支架项目、汽车电动开关项目等,随着这些产业项目的建设、投产,进一步推动了我市产业高端化、集群化、特色化发展,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
二是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发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的龙头带动作用,吸引更多创新资源集聚融合,着力打造“1+3+N”的协同创新格局,实施了中国服装设计创新集成平台、时尚创意产业集成化共享空间、智能装备中试创新平台等一批科技创新项目,59家企业实现了技术升级、机器换人、产品换代,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53%提高到2.66%。
三是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2018年139个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中,有26个项目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稳定投产,37个项目部分投产,比如:总投资80亿元的激光打印及高端智能模块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6亿元的合成膜血液透析过滤器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先进复合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等,当年共完成投资374.7亿元,成为促进全市投资稳定增长的新动能。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在本次调整中,我们坚持四个聚焦,即:聚焦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聚焦创新能力提升,聚焦发挥海洋优势,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上百个先期储备项目实施建设条件审查、建设资金落实、项目落地可行性等论证,反复筛选、精心研究,共新增入库项目36个,其中七大千亿产业集群项目32个,占比达到88.9%。按照“有进有出”的原则,实施在库项目建成退出、进展迟缓退出等机制,本次共计30个项目调整出库,其中:26个项目已经完工,4个项目由于企业战略调整暂缓实施。
从调整后的重点项目结构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项目质量过硬,拉动引领效应明显。此次调整突出了我市项目库质量优先、规划引领、条件完备的入选原则,对入库项目既考查投资方的经济实力、研发能力及近三年的生产经营状况,又充分论证项目的技术水平、建设条件、市场前景、经济社会效益等,确保入选项目具备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新兴产业比重增加,“四新”“四化”特色鲜明。项目库中,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双创平台、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项目总数达到131个,占比达到87.9%,比调整前提升了1.6个百分点,实现高端化、绿色化发展。三是项目建设总体呈现持续、有序、梯次推进格局。项目库中,在建项目、新开工项目个数分别占总数的51.6%、38.7%,各阶段项目分布均衡、进度计划安排合理,有利于通过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按照市委“要务实再务实、落实再落实、抓紧再抓紧”的工作要求,对这些重点项目,我们将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服务和推进:一是实施动态调整。计划9月底前对重点项目再进行一次动态调整,已完工项目以及难以继续实施的项目退出,新引进落地的项目择优筛选,特别重大的项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随时列入。二是开展实时调度。通过搭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管理平台,每月调度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采取可视化管理和挂图推进方式,通报项目进展,实时掌握项目的动态变化。三是问题快速会商。畅通联系项目渠道,定期梳理重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召集相关部门进行研究,明确责任单位,督促抓好落实解决;对于重点企业的堵点难点问题,尤其是涉及企业核心利益、可能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延缓企业项目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将直接提交市政府层面快速会商解决。
四是强化政策激励。发挥市新旧动能转换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8月底前再筛选论证一批建设成效好、示范作用大的好项目,根据项目建设成效,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支持。五是提供精准服务。充分发挥常态化联系服务企业制度作用,优化“店小二”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搭建银企供需平台,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方便企业在多个信贷产品中选择最优方案。加大政策解读力度,对涉及不同行业的涉企优惠政策分类整理,精准推送。六是争取上级支持。积极推进我市更多项目纳入省项目库储备,符合条件的争取列为省级优选项目,为享受上级政策支持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