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年上半年,我市外贸进出口平稳增长,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今天,我们邀请威海海关二级高级主办孙启航同志、荣成海关副关长聂涛同志向大家介绍威海市2019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及海关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本次发布会的有:大众日报、省广电台、齐鲁晚报、大众网、齐鲁网、鲁网等上级媒体驻威机构;威海日报、威海晚报、威海新闻网,威海电视台、威海电台、威海广播电视报、威海传媒网,荣成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以及“威海发布”的编辑记者。
首先,请威海海关二级高级主办孙启航同志介绍我市2019年上半年进出口有关情况。
据海关统计,上半年威海市外贸进出口总值692.6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6.8%。其中,出口444.6亿元,增长5.3%;进口248亿元,增长9.6%;贸易顺差196.6亿元,扩大0.3%。上半年,威海市外贸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主要特点:
一是一般贸易进出口与去年同期持平,保税物流进出口倍增。上半年,威海市一般贸易进出口418.8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占威海市进出口值的60.5%,为威海市主要进出口方式。其中,出口277.5亿元,增长2.5%;进口141.3亿元,下降4.7%。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241.3亿元,增长9.2%,占威海市进出口值的34.8%,较去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保税物流进出口30.6亿元,增长3.6倍。荣成市进出口值继续保持威海市第2的位次(环翠区、经区分列第1、3位),占威海市进出口总值的19.5%,较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较威海市平均增速提高11.8个百分点。其中,1月份荣成市月度进出口26.1亿元,创历史新高。
二是对韩国、欧盟、日本和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韩国是威海市最大的贸易伙伴,上半年,威海市对韩国进出口总值为219.2亿元,增长4%,占威海市进出口总值的31.7%;对欧盟进出口总值为82.1亿元,增长13.4%,占威海市进出口总值的11.9%;对日本进出口总值为69.4亿元,增长11.6%,占威海市进出口总值的10%;对美国进出口总值为59.4亿元,增长3.4%,占8.6%。
三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全市进出口整体增速。上半年,威海市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合计进出口114.9亿元,增长31.1%,高出全市进出口整体增速24.3个百分点,占威海市进出口总值的16.6%,比重提升了3.1个百分点。其中,对俄罗斯、越南、马来西亚进出口分别增长96.3%、70.8%和82.1%。我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潜力正在持续释放,成为拉动我市外贸发展的新动力。
四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比重继续保持提升。民营企业是威海市的进出口主体,上半年,威海市民营企业进出口357.2亿元,增长8.2%,比威海市整体增幅高1.3个百分点,占威海市进出口值的51.6%,较去年同期提升了0.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33.9亿元,增长3.3%,占威海市出口总值的52.6%;进口123.3亿元,增长18.7%,占威海市进口总值的49.7%。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40.6亿元,增长7%,占威海市进出口值的34.7%;国有企业进出口94.8亿元,增长1.8%,占威海市进出口值的13.7%。上半年荣成市国有企业进出口6.7亿元,大幅增长43.3%。
五是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微降。上半年,威海市出口机电产品170.2亿元,增长8.9%,占威海市出口总值的38.3%,较去年同期增加1.2个百分点。其中,电线和电缆出口增长15%;打印机出口增长3.5%。同期,纺织品、服装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122.6亿元,下降1.2%,占威海市出口总值的27.6%。
六是原油、铜材等大宗商品、机电产品和农产品进口均保持增长。上半年,威海市进口大宗商品112.7亿元,增长6%,占威海市进口总值的45.4%。其中,进口原油44.6亿元,下降9.5%,进口未锻轧的铜及铜材25.7亿元,增长84.1%,进口铜矿砂及其精矿22.8亿元,增长8%。进口机电产品61.8亿元,增长1.5%,占威海市进口总值的24.9%;进口农产品26亿元,增长25.2%,占威海市进口总值的10.5%。
总体来看,上半年威海市外贸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尽管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外贸平稳增长面临一系列挑战,但威海市外贸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外贸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的趋势没有变。威海海关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稳外贸、稳外资等“六稳”要求,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促进贸易便利化水平再提升,为推动外贸平稳增长、稳中提质作出积极贡献。
去年6月28日、今年6月25日国务院先后两次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放管服”工作的重视。威海海关、荣成海关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根据青岛海关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9项42条具体措施,较真碰硬推动“放管服”改革关键环节,不断提高“放”的含金量、增强“管”的有效性、提升“服”的满意度,多举措优化威海口岸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持续压缩整体通关时间,通关效率居全省前列。荣成海关采取“无疫通关”模式,无特殊情况国际航行班轮进港零等待、零延时,直接下客卸货;对水产品实行“双轨化”检测模式,对高风险产品采用信用评价、过程监管、提前检测等方式缩短流程,对中低风险产品实施快验快放,抽检比例降为5%以下。威海海关对当日申报、具备放行条件的报关单当日完成放行手续;加大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推进力度,出口货物“提前申报”企业适用范围扩大到一般信用企业,申报比例提高到52%以上;加快货物查验和后续处置效率,加大非侵入式查验比例,对查验后仅需改单放行的货物实行“先放后改”;对进口铁矿砂等货物实行“先验放后检测”检验监管方式。今年上半年,威海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23.4小时,同比缩短20.9 %;出口为2.6小时,缩短5.2 %。荣成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15.46小时,出口为1.07小时,列全省各海运口岸第一。
二是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机构改革整合规范行政审批的要求,海关全面落实“一个窗口”受理,统一窗口建设标准,实现“一口对外、一次办理”。推动行政审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整合规范关检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本月1日起,海关行政审批电子印章正式启用,打通了海关网上审批最后一公里,惠及全市8799家进出口企业。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促规范化,今年以来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109件,实现“零超时”“零差评”。严格落实“减证便民”要求,加强制度规范清理,不属于海关监管必须的单证一律取消,共取消办理行政许可、政务服务事项所需单证90余种,精简比例达70%。
三是推进“互联网+海关”建设,提升“一网通办”效能。认真落实国务院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山东省“一次办好”等改革部署,依托青岛海关“互联网+海关”特色服务,整合原检验检疫“互联网+政务服务”相关内容,梳理形成海关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共计179项,其中169项已实现“最多跑一次”“一次办好”。全面推进报关单无纸化通关改革进程,进一步扩大涉检单证电子化范围,上半年通关无纸化比例达到98.5%,税单电子支付占比达到98.7%,“单一窗口”应用率达100%,实现进出口企业、进出口货物和进出口单证的三个“全覆盖”。全面推行舱单变更无纸化、国际航行船舶通关无纸化,实现了从船舶进出境,到货物放行全程无纸化,通关环节进入“秒速”时代,船舶进出境申请5分钟内审核完毕率达90%以上,口岸物流监管全面提速。今年5月20日起,全面推广了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新模式,使出口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原产地证书。
四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为企业减负增效。深入贯彻落实口岸提效降费工作部署,不折不扣执行国家有关进出口环节降费惠企政策,做好查验配套服务费改革工作。上半年,威海口岸共有5583个集装箱享受查验无问题外贸企业吊装移位仓储费用441万元。荣成海关严格清理和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积极协调港口、船代、货代,下调企业经营收费;简化海关工作流程,对需查验的进口预包装食品和化妆品,全部在海关查验平台进行查验,减少来回拖运货物和重复装卸产生的时间和费用成本。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民生持续改善等热点焦点问题,深入开展税政调研,其中威海海关提出的子午线轮胎出口退税率由9%上调至13%,预计可为山东轮胎行业每年增加收益2亿元。今年以来撰写税政调研报告40篇,提出降低关税、提高出口退税率、新增暂定税率等建议37条,以天然橡胶为例,如该建议被采纳每年将为辖区企业节约进口关税约7000万元。充分发挥原产地证书的关税减免作用,上半年威海海关、荣成海关共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约4.3万份,签证金额15.28亿美元,可为企业带来关税减免3.1亿元。
五是创新服务监管方式,有效增强企业获得感。荣成海关建立了“海关专家”制度,为辖区高级认证企业、重点集团企业和进出口总额前15名企业分别指定协调员和联络员,海关专家2对1负责与企业进行联系沟通、为企业提供海关政策法规咨询服务、听取和反映企业诉求,统筹协调解决企业办理海关事务的疑难问题、跟踪企业发展情况。积极推广AEO认证,专人专岗为企业开展AEO认证培育服务,将AEO培育与促进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优选3家高级认证企业培育对象,力争年内指导通过认证。针对荣成口岸特点,将通关申报时间延长至晚上7:30,通关查验时间延长至晚上10点,并对需要在休息日、节假日办理通关手续的企业实行提前预约制度,提供全天候通关保障。威海海关全面推进货物监管“查检合一”,深化场地、人员、业务整合,实现“一次吊箱、一次开箱、一次查验”。推动“智慧监管”改革,智能无人卡口100%自动抬杆放行,缩短了货物提离时间。通过集成海关及工商、税务等部门数据,完成对进出口企业的“精准画像”,实现精准服务、精准监管。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当前改革发展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促进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威海海关、荣成海关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将改革任务再分解、措施再细化,确保“放管服”改革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为优化威海口岸营商环境、助力威海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做出应有贡献!
威海综合保税区由原威海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而来,2018年9月27日正式通过验收,封关运作面积2.25平方公里,区内目前有运营状态的企业54家。主要涵盖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汽车零件、机械配件、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等六大产业,以加工电子元器件为主导行业。
为进一步促进综合保税区全方位、多角度发展,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了21条具体举措,明确了将综保区打造为加工制造、研发设计等五大中心的建设目标。
威海海关全力支持威海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主要负责同志4次带队深入综合保税区实地调研、跟班作业。截至目前,威海综合保税区已相继开通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特殊区域出口业务,共验放网购保税进口清单1870票、货值84.4万元,特殊区域出口清单1.74万票、货值1170万元,出口额在山东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排名第一。作为青岛关区唯一试点单位开展“四自一简”改革,目前34家区内生产企业已全部完成自主备案,除危险化学品外,区内全部货物实现核放单卡口自动审批。积极提高区内企业信用等级,1家企业有望通过海关高级认证企业评定。4家企业开展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据开展试点的威海日都食品有限公司测算,政策落地为企业每年增加约300万元收益。2家企业已开展委托加工业务,其中,日月光半导体与5家国内企业签订委托加工合同,年交易额达1.8亿元,年可增加效益1600万元。
目前,21条措施中促进内销便利、简化进出区管理、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等10项政策已经扎实落地见效。1-6月,威海综合保税区一线进出境货值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二线进出区货值3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蓝天2018”“蓝天2019”是海关总署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而开展的专项行动。威海海关、荣成海关坚决贯彻行动部署,结合辖区实际明确打击重点,全力以赴打好蓝天保卫战,坚决将“洋垃圾”拦截在国门之外。
今年6月14日,威海海关查获1起固体废物旧显卡进境案件。查验关员在对一批自韩国进口申报品名为“电脑显卡”的货物进行查验时发现,实际货物均有使用过的痕迹,外壳有较多灰尘,疑似为固体废物。后经专业部门鉴定,确认该批共计920台旧显卡均属于国家禁止进口固体废物。今年上半年,威海海关、荣成海关共查获此类“电子垃圾”6批,涉及旧显卡近2吨。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跟踪、严密监控,确保涉案固体废物全部退运出境。
除了严禁“洋垃圾”进境,严厉打击濒危物种及其制品走私也是“蓝天2019”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
上半年,威海海关、荣成海关连续查发旅客携带或邮寄象牙制品进境情事5起,涉及象牙制品15件;查发砗磲入境情事6起;查获含有濒危物种成分的化妆品16万件。
在此,我们也提醒广大进出境人员,除合法持有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机构准许进出口证明书外,我国禁止一切进出口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行为,任何贸易方式或携带、邮寄象牙的行为都是被禁止的,并可能触犯《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涉嫌走私珍贵动物及其制品罪。
今后,威海海关、荣成海关将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地深入开展“蓝天2019”专项行动,严密封堵“洋垃圾”、象牙等濒危物种、疫区和未准入动物及其产品等破坏国内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破坏生态文明的货物、物品走私入境通道,不断深化打击整治力度,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今年以来,荣成海关立足荣成市海洋产业优势,找准服务辖区经济发展切入点,多措并举助力辖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创新查验方式,提高查验效率。在石岛新港建成青岛关区第一个集约封闭式集装箱查验场地,查验区包括冷链式查验区、活体水生动物查验区等11个功能分区;满足海关对不同类型监管货物的查验需求;4月份,进一步对该查验场地进行改造升级,查验位由5个增加至21个,提高查验能力4倍,查验货物实现“随到随查、随查随放”。
二是简化备案注册手续,推行一站式服务。落实国务院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等改革部署,引导行政相对人网上申请,对出口食品企业备案注册扩大采信第三方HACCP认证结果,推行“一次评审,多国推荐”;对远洋渔船备案注册采取“一次申请、一次评审、一次批准、一审多推”“一船评审、多船推荐”等一站式、打包式评审模式,助推远洋渔船“走出去”。目前,通过荣成海关推荐完成欧盟注册的远洋渔船达到84条,占全省一半。
三是开展税征调研,帮助企业享受降税退费红利。今年以来,荣成海关共向青岛海关和海关总署提交税政调研13篇,覆盖辖区重要进出口商品冻鱿鱼等10类品种,提出降低关税建议9条,建议降低关税2%至18%不等;提出增加出口退税建议2条,建议增加出口退税2%。建议若被总署采用,将会为辖区企业节省进口关税约7000万元。
四是推动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增强口岸竞争力。全面落实荣成市“以港兴市”战略,指导港口企业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确保6个新增泊位于今年完成对外启用;对12大类81个原检验检疫监管场所进行整合优化,派驻5名专家指导龙眼和石岛两个口岸做好核心能力复核督导检查。
经过努力,今年上半年,荣成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8.6%,占威海市进出口总值的19.5%,较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进口水海产品11.4亿元,大幅增长75%;出口水海产品34.1亿元,增长11.2%。下一步,荣成海关将继续探索更有效、更精准的发展策略,不断优化监管、创新服务,全面融入荣成市集成式改革大潮,推动辖区海洋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今年以来,荣成海关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部署,以全面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为抓手,立足海关职能,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为促进外贸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量身打造跨境电商服务模式,促进新业态落地生根。对荣成市皇朝马汉外贸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石岛新港跨境电商平台采取“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驻区监管”的政策叠加模式,推进两个跨境电商监管作业场所高效运行;主动配合商务局开展“跨境电商首选城市”主题推介,通过全球跨境电商节、华东进出口交易会等活动吸引新增27家跨境电商企业落户荣成;针对逐票扫码影响通关效率问题,探索开展“集装袋”运抵申报模式,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对出口跨境电商放行包裹实施“7×24小时”监管模式,确保当日验核、当日放行。上半年,跨境电商出口72万票,货值约3500万美元,同比增长213%和199%。
二是推动建成石岛新港国际快件中心,培植新兴经济业态。荣成海关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海关总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有关“支持荣成市海运快件业务发展,打造中日韩跨境电商创新发展聚集区”的要求,学习借鉴了国内先进快件监管中心的经验,指导石岛新港集团于海关监管区内建成海运快件监管场所,一期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设有3条现代化X光机检查流水线,配备了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向海关总署上报了《荣成海关关于在石岛新港建设海运快件监管场所的请示》和《荣成海关关于申请快件监管中心现场代码的请示》并获得批复。目前,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就绪,具备了开展业务条件。
三是统筹指导龙眼港口岸做好复航工作。积极响应口岸发展需求,在前期对龙眼港客货滚装船复航可能性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实地检查港口旅检通道体温检测仪、核辐射探测仪等设备和通关系统的运行情况,指导港方完善硬件配置,统筹协调人力资源,预计下月可实现复航。
为做好新形势下海关监管服务,助力山东省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荣成海关将会和威海海关更进一步深化协作,紧密沟通,共同为威海地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海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