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1月29日,市政府召开首场发布会,向社会通报我市疫情联防联控有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吴大明,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明霞,向大家介绍教育系统和外来务工人员联防联控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媒体,省驻威新闻单位,市直新闻媒体等。
下面,请吴大明副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一、压实主体责任。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成立威海市教育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和8个功能组,细化分工,明确职责。先后召开四次教育防控组工作会议,认真研究国家、省、市工作要求,全面梳理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难点,开展针对性部署和落实工作。
二、制定应对措施。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暂停举行一切聚集性活动,一律停止组织假期到校活动和线下辅导答疑,严禁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校违规补课;暂停面向中小学生和幼儿的所有教育文化培训辅导活动;暂停校园场地开放,严格控制外来人员随意进入校园,对留校学生(威海一中民族班等)实施疫情监测,严防疫情扩散。
三、编制预案指南。编制《全市教育系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预案》、《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操作指南》,从全市教育系统防控组织指挥体系、学校假期紧急应对、开学前的准备、开学后日常防控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和操作标准。同时,要求各区市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根据疫情的发展实时调整工作预案。
四、及时报送信息。积极协调省招考院,汇总梳理了2015-2019年在武汉就读的威海籍考生信息700余条,及时报送市疫情应对处置指挥部。按照要求,严格落实各级各类学校“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五、严格监督排查。对全市537所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以及11所驻威高校、521个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逐一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对师生身体状况、外出返回情况、与重点人群接触情况等进行全面排查,目前未发现特殊情况。其中,市、区市两级教育部门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已查访校外培训机构304个(占比58.3%),这项工作一直在持续。积极引导培训机构与家长做好沟通,通过延时开班、线下转线上学习等方式满足学生假期培训补习需求,督促培训机构做好停班后的退费准备工作,保障家长利益。
六、启动空中课堂。印发《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服务的通知》,组织各区市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研究制定本区域、本校延期开学应对方案和网上教学工作计划。市、区市两级教学研究部门启动对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技术支持和应用指导,在充分利用我市已有精品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统计新课程资源录制需求,统筹各类网络教育资源,制定各学段各学科网络课程发布计划。
七、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印发“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的一封信”,公告延期开学时间,提出8条倡议,公布市、区市两级教育热线电话,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通过网络、电话、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对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引导理性认知、科学防控。
前期,主要做了五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1月27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外来务工人员管控组”在我局召开了专题会议,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运同志专题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措施。随后,我们成立了市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1个专项工作组,建立健全了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局党组成员和有关科室、单位负责同志全部上岗值班,时刻密切关注疫情防控进展。1月27日、28日、30日,先后召开了全市人社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上下统一思想,层层压实责任,凝聚共识,合力攻坚破难。
二、出台政策文件,加强联防联控。根据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1月23日以来,我局连续出台了6个文件,对农民工、技工院校学生等重点群体,对疫情涉及的企业劳动关系、用工招聘活动等具体防控工作作出要求,严控疫情扩散。
三、建立摸排机制,及时掌握情况。通过社保信息系统,比对出2019年在威海参保缴费的湖北籍特别是武汉的务工人员信息,向各区市和工作组成员单位推送四张排查表,要求抓紧组织排查落实,每天将摸排情况及时报送市人社局,确保逐一销号。
四、强化工作督导,加强处置预防。成立8个防控疫情区市督导组,由处级干部带队,分赴各区市督导疫情防控落实情况。督促各区市积极联系走访企业,摸清底数,按上级要求劝导企业延迟开工,协助企业解决疫情防控、职工培训、社保缴费、劳动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到1月30日,各级人社部门共联系企业2855家、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95家,全方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扩散。
五、加大宣传力度,搞好各项服务。专门制作了《威海企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手册》,通过网上向企业发布,并印制5000本发给企业;改进求职招聘方式,将招聘活动搬到网上;在就业、社保、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各方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畅通“网上服务大厅”、手机APP等线上渠道,减少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和流动,让企业和职工群众“不见面、零跑腿”即可享受服务。
1月27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公告,决定全省高等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推迟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
1月29日晚,山东省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关于延迟学校春季学期开学时间的通知》,要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开学时间不早于2月17日(我市原定开学时间是2月10日),高等学校、技师学院、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开学时间不早于2月24日。具体开学时间,将根据疫情防控进展情况,经科学评估,由山东省教育厅按程序报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后决定,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延期开学不等于延期学习。市教育局已经针对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分类制定教学工作方案,努力保障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幼儿园方面: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每日推荐”,将组织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家长提供有趣的亲子游戏、绘本故事、生活体验等内容,让家长陪伴孩子居家活动。
普通中小学方面:要求各区市、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实行“一区一策”“一校一案”“一班一课表”,合理制定延期开学期间学生的课程安排和生活指南,变教室为网络教室,变课堂为空中课堂,实现网上听课、在线答疑、提交作业。学习场景变换,但学习节奏不变。
中职学校方面:已经组织各学校着手研究制定延期开学期间的教学计划,贮备了足量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各学校将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此外,为确保学生安全,我们已全面暂停实习活动,并要求学校加强与在外地实习学生的联系管理,要求其严格遵守当地疫情管理,确保自身健康。
毕业年级学生是受延期开学影响最大的群体,特别是今年是我省实施新高考的第一年。所以我们正在积极应对,努力把延期开学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一是毕业年级学生要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积极调整整个复习的节奏和结构。二是市教育局、教研中心以及各区市正在紧锣密鼓地讨论研究初四、高三年级的复习策略,将分学科提供具体的指导建议。三是市教育局将根据国家和省里的统一部署,结合疫情防控发展形势,科学编制高考、中考应急预案,具体情况将提前向社会公告。
趁此机会,向广大家长朋友们提个建议:一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照顾好低年级学生的饮食起居,协助老师做好网上学习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学生按照班级课程表,按时参加网上听课和作业提交,;二要督促学生在家里进行一些可行的身体锻炼,譬如:广播体操、仰卧起坐、俯卧撑、转呼啦圈、眼保健操等等,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同时,我们也要求学校老师保持与所有学生的紧密联系,积极回应学生及家长的需求。针对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学生,将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线下服务,确保每个学生跟上课程进度。
1月29日,省人社厅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省内各类企业,除了公共事业保障、疫情防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以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企业外,不早于2月9日(正月十六)24时复工。因此,我们建议广大企业按照上级要求,推迟开工时间。企业确需开工的,应尽量招用本地劳动力,并及时向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和人社部门报告,按程序复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风险。
用工企业应及时向员工普及疫情预防的相关知识,广泛宣传预防措施,避免职工中出现恐慌等不良情绪。如果企业必须接收外地返威务工人员,建议采取摸排登记、体温随访和隔离观察等防控措施,一旦发现有疑似病人,及时与当地卫生医疗机构联系。
同时,建议企业完善相应设施设备,提供卫生用品和隔离观察场所,已开工的企业应对生产车间、食堂等公共场所每天消毒,保证通风,取消一切不必要的聚集性会议和活动。
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省、市各级人社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涉及工伤保险、劳动合同、休息休假、权益维护等多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对因履行工作职责感染疫情的医护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开辟工伤认定快速通道,依法及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二是针对春节假期延长,以及因疫情防控不能及时返工的职工,指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劳动合同、劳动关系、薪酬待遇等相关工作,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三是对疫情患者、疑似病人、隔离治疗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疫情防控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要求企业不得随意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四是随时关注疫情防控期间的劳动关系隐患问题,多向企业和职工进行政策解释,加强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劳动用工指导和服务,加大特殊时期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