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大数据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今天,我们邀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杨启玉同志,市财政局副局长闫俊达同志,向大家介绍《关于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本次发布会的有:大众日报、省广播电视台、齐鲁晚报、山东商报、大众网、齐鲁网、鲁网等上级媒体驻威机构;威海日报、威海晚报、威海新闻网,威海电视台、威海电台、威海广播电视报、威海传媒网等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以及政务微博、微信“威海发布”的编辑记者。
下面,请杨启玉副局长介绍《关于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有关情况。
一、《政策措施》出台的背景和过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2017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工业企业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威政发〔2017〕10号),连续三年累计为1100多个工业项目落实市级财政资金超过3.3亿元,为推动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目前,《实施意见》已经到期,为持续激发我市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活力,市工信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大数据局研究起草了《关于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组织召开了政策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了各区市工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及部分重点企业的意见建议;征求了各区市政府(管委)、市直相关部门的意见,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于2020年3月25日以威工信发〔2020〕14号文件正式印发。
二、《政策措施》的主要内容
《政策措施》共五个部分、17条,下面做一下简要说明。
第一部分是引导企业加大投入。主要从鼓励企业实施高水平技术改造、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推进企业绿色发展三个层面提出支持措施,旨在通过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智能改造、绿色改造的支持,推动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企业技术改造是实现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政策的重点指向。新出台的《政策措施》在原威政发〔2017〕10号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实施高水平技术改造投入的支持力度,明确了对年度设备投资100万元(含)以上且符合国家、省、市重点支持方向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补助。对设备投资1000万元(含)以下的按10%给予补助;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超出的部分按5%给予补助,单个企业最高给予300万元补助。
第二部分是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在支持创新设计中心建设、鼓励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企业创新研发、特色细分产业创新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首次明确对建设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支持,对市级认定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最高给予200万元奖励。在支持企业研发创新方面提高了门槛,对列入《威海市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在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实现突破,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产业化的技术创新项目,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对认定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对认定的省级首台(套)技术装备和关键核心零部件产品,单个装备和产品最高给予30万元奖励,单个企业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
第三部分是加大市场主体培育。从支持企业冲击新目标、鼓励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加大小微企业培育三个方面提出细化奖励措施。对“小升规”及单项冠军、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给予奖励,支持企业梯次成长。为进一步激发后备库企业冲击新目标的积极性,对冲击新目标行动后备库企业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10%(含)至20%的,最高给予10万元奖励;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超过20%(含)的,最高给予20万元奖励。对首次纳统的小微企业,给予不超过5万元奖励;对纳统后第一年、第二年营业收入增幅在10%以上的,再给予最高5万元奖励。
第四部分是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突出了对企业上云、5G应用、工业互联网、软件服务产业和社会化数据中心的支持。明确对入选5G产业或行业应用试点示范的企业(项目),按国家级、省级分别最高给予30万元、20万元奖励;首次将鼓励工业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创新应用纳入政策支持范围,对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二级节点(威海)开展应用或搭建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最高给予30万元奖励。
第五部分是加强和改善涉企服务。主要内容是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引导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发起组建市级工业行业协会,对发起成立市级工业行业协会的牵头企业最高给予20万元奖励。引导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政企间的桥梁作用,对活动开展丰富、工作成效显著的市级工业行业协会,每年最高给予30万元补助。
因时间关系,对政策本身我就解释这么多。有关本次政策发布的相关详细资料已上传至市工信局官方网站,请媒体朋友和相关企业自行登陆下载。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请致电威海市工信局产业政策科(电话:5215939),我们将认真予以解答。最后,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市工信局工作的支持,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多关注、多支持我市的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也希望大家在帮助我们做好宣传的同时,积极建言献策,为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更优的服务。
与原威政发〔2017〕10号文件相比,本次出台的政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特点。
一是优化了支持方向。按照“补短板、促投入、扶新兴”的原则,优化调整政策支持方向,舍弃了一些示范带动作用不强、补助金额过低及国家、省级政策已有支持的项目(原政策24条,扶持领域41项;新政策17条,扶持领域31项),着眼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重点支持企业高水平技改、智能化改造、创新设计能力提升、企业梯次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等方面,政策措施具有较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加精准有效、务实管用。
二是扩大了支持范围。从区市层面看,新政策的扶持范围包括威海市所辖各区市,原财政直管县荣成市从今年开始纳入扶持范围。从企业层面看,按照“一视同仁、公平对待”的原则,对在威海市域范围内注册的各种所有制形式工业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凡符合政策要求和相关条件的,均可享受相关政策扶持。
三是扩大了覆盖范围。原有政策的支持范围不包含原财政直管县荣成市,新政策将其纳入扶持范围,实现了辖区内所有区市的全覆盖。
目前市工信局正在与市财政局、市大数据局一起,研究制定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我们将进一步加快进度,争取在4月份出台。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以来我市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为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管理办法印发后,我们将迅速启动项目申报和评审等工作,加快项目资金审核进度,力争上半年将专项资金落实到企业。
2019年至今,市财政局会同工信局,深入推动工业企业提质增效,把强化创新驱动作为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攻方向,统筹省市级资金2.1亿元,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智能化制造、绿色制造等 共379个项目,带动社会技改投资超过75亿元。今年市级财政筹集资金6500万元,专门用于先进制造业扶持政策的兑现。
在扶持企业发展中,我市财政部门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突出重点,优化政策扶持方向。为解决好以往涉企政策散而小的问题,我们将扶持重点转向企业技改投入、冲击新目标、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这样,就不再搞大水漫灌的小额奖补方式,彻底改变以往碎片化和条块化的资金补助模式,这样就可以更加突出扶持重点;二是实施绩效监管,提升资金使用效能。在财政监管工作中,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问效,通过绩效评价,掌控资金政策的使用效能,对评价结果达不到预期的项目,相应削减预算安排;
三是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实施申报流程再造。以往的涉企政策申报,由行业主管部门分头自行组织,这样就造成每年或多或少都存在同一个项目分头申报、分头获得多项补助资金的问题。对此,今年财政部门将充分运用经济大数据,搭建涉企资金申报平台,实施涉企政策申报流程再造。通过大数据全面筛查比对,确保项目申报不得重复,确保被扶持的企业都属于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从而进一步提升财政奖补政策的精准度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