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9:34

威海市第六批信用“红黑名单”信息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刘青

               市法院执行局局长 陈天合

               市农业农村局执法支队党支部书记 宋峰

                市商务局副局长 李中京


10:00:35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推动实施部门联合奖惩工作,自2017年以来,我市就建立了信用“红黑名单”发布制度,已累计发布了五批次信息24548条,对1410个严重失信主体采取了联合惩戒措施,对3454个守信主体实施了联合激励,营造了“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市场信用环境。今天,我们邀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青同志,市法院执行局局长陈天合同志,市农业农村局执法支队党支部书记宋峰同志,市商务局副局长李中京同志,向大家介绍威海市第六批信用“红黑名单”信息及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10:00:52 主持人

参加本次发布会的媒体有:大众日报、省广播电视台、齐鲁晚报、大众网、齐鲁网、鲁网等上级媒体驻威机构,威海日报、威海晚报、威海新闻网,威海电视台、威海电台、威海传媒网等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以及政务微博、微信“威海发布”的编辑记者。

下面,请刘青副主任介绍威海市第六批信用“红黑名单”的有关情况。

10:01:45 刘青

一、信用“红黑名单”有关情况

本次发布的信用“红黑名单”信息主要涉及: 对外开放工作先进企业、重要产品追溯工作先进企业、劳动保障领域红名单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红名单企业、信用海洋红名单个人等5类红名单信息282条;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黑名单”、社会保障领域“黑名单”等3类黑名单信息834条。

10:04:03 刘青

(一)信用“红名单”信息(共282条)

1.对外开放工作先进企业,华岳集团有限公司、威海蓝创进出口有限公司、迪尚集团有限公司、三星重工业(荣成)有限公司、日月光半导体(威海)有限公司、威海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

2.重要产品追溯工作先进企业,威海正坤肉类联合加工有限公司、威海市环翠区铭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山东凯奇餐饮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

3.劳动保障领域红名单企业,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迪沙药业集团山东迪沙医药营销有限公司、广东碧桂园物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文登分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市文登区供电公司、横店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文登电影城分公司、宏安集团有限公司等213家企业;

4.农产品生产基地红名单企业,环翠区福豪果品专业合作社、文登德丰农业有限公司、文登市绿洲蔬菜专业合作社、威海山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汇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51家企业;

10:07:38 刘青

5.信用海洋红名单,李建波,1人。

(二)信用“黑名单”信息(共834条)

1.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山东方亮圣水山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文登市远亨物流有限公司、山东润通物流有限公司等60家企业;自然人769个;

2.住房城乡建设领域“黑名单”,济南四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威海震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威海顺鑫机械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

3.社会保障领域黑名单企业,文登市龙锦家纺有限公司、威海市壹陆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

以上信用“红黑名单”信息,将通过“信用中国(山东威海)”网站(http://sdwhcredit.gov.cn/)进行统一公布,并通过市公共信用平台,推送至相关部门,在评先选优、行政监督、行政审批、财政性资金安排、公共资源交易、金融信贷审批等领域实施部门联合奖惩。

10:08:00 刘青

二、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

2015年以来,威海市以创建“信用威海”城市品牌为引领,坚持以平台建设为支撑,以数据归集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信用应用为重点,全面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了“建平台、归数据、搭框架、建机制、促应用”的阶段性目标。自2019年7月以来,在全国261个地级市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位列第1名。

一是统筹信用制度建设,推动信用依法依规。研究出台了《威海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威海市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办法》《威海市公共信息异议处理和信用修复办法》等3个规范性文件,编制了数据归集清单、应用清单、联合奖惩措施清单等三张清单,将72个部门的3384个行政管理服务事项纳入数据归集范围,将信用承诺、信用核实、信用报告嵌入至35个部门、单位的295个行政管理服务事项的办事流程,明确了23项激励措施和31项惩戒措施的适用对象和执行部门;在社会保险、劳动保障、工程建设、商务流通等领域实施了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财政资金使用、城市管理、交通文明等领域建立了“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形成了以“三个办法”为统领,以“三张清单”为支撑,以建设规划、工作方案、年度要点和行业信用监管制度为配套的“3+3+N”信用建设制度体系。

二是统筹平台网站一体化建设,提升信息交换共享能力。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一体化建设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财金〔2017〕714号)要求,实施平台网站一体化建设改造升级,研究开发联合奖惩、个人信用积分、信用大数据分析、行业信用监管等应用系统,在功能定位、整体风格等方面与全国信用共享平台网站保持了一致,威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已成为国家、省、市、县四级信息交换共享及应用的枢纽平台,累计归集信息2.43亿条。

10:08:19 刘青

三是统筹个人信用积分,加大疫情防控力度。疫情防控期间,市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发挥“海贝分”信用激励约束作用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出台了对疫情防控期间表现突出的一线医护人员、卡点执勤人员、志愿服务者和慈善捐助者进行“海贝分”加分等8条激励措施;对不服从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寻衅滋事、造谣传谣、哄抬物价等6种严重失信行为进行扣减“海贝分”。截至目前,市信用平台累计归集表彰、捐款等加分信息20.8万条,失信扣分信息48条。同时出台了“海贝分”加分激励、红名单正向激励、简化信用修复流程、支持企业信用贷款等4项信用激励政策,助推重点项目建设和“四上”企业复工复产。

四是统筹区域一体化应用,推动信用五进工程全覆盖。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了《关于印发威海市信用“五进”工程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了“五进”重点任务和实施步骤。出台了五个专项工作推进方案,配套制定了在企业、校园、机关、农村、社区应用“海贝分”的参考模板,筛选确定了152家重点推进单位,重点探索“海贝分”在基层的推广应用、开展内部信用评价、推出信用惠民政策等一系列实践创新任务。目前,市级出台了54项信用惠民措施,各区市共发布了320多项激励政策,共组织信用贷、信易保、信易免等活动1200多场次,受益人群超过3万多人次。全市各级共设立信用基金近4000万元,用于建立信用爱心超市、幸福餐桌、便民服务社等信用服务场景,奖励诚信市民,让市民真正体验信用生活带来的便利化和获得感。

10:08:34 刘青

五是统筹信用信息应用,提升联合奖惩效率。开发建设联合奖惩应用系统及客户端,并部署至市、区两级行政办公电脑终端,推行“清单式、模块化、嵌入型”联合奖惩模式,已部署至各部门、各区市879个行政事项服务终端。目前,全国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和“红黑名单”信息,全部实现自动实时查询,广泛应用于51个部门的295个行政管理服务事项。截止9月底,累计实施联合奖励3454个,联合惩戒1410个,营造了“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良好市场信用环境。比如:今年有20家企业因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或纳税等级D级,被限制申请人社部门稳岗补贴。

六是突出诚信文化引领,推动宣传教育常态化。在全市中小学校进行了青少年诚信主题教育,组织开展“万企亮信用”“诚信教育进社区·争做和谐好邻居”等主题活动100多场次。在“信用威海”网站上设置专栏,对诚信典型、突出问题、经验做法等方面进行了跟踪报道,今年以来,在“信用威海”网站、微信公众号刊发信用宣传稿件3000多篇。

10:08:55 刘青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以信用“五进”工程为抓手,推进信用向各行业各领域融合发展。深入开展信用应用“五进”工程,以信用激活社会各领域的内部潜力,增加发展新动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手段。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开的方式,在信用制度、信息归集、信用积分、信用标准、联合奖惩等方面逐步建立全市统一的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全市信用建设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向各行业、各领域融合发展,让信用建设的理念扎根基层、融入社会、深入人心,真正实现社会管理的信用化和信用管理的社会化。

二是以差异化监管为核心,加快构建新型监管机制。结合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对市场主体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的新型监管机制。在事前监管环节,通过市场主体“做承诺”“重教育”“用报告”,提高依法诚信经营意识。在事中监管环节,全面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大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事后监管环节,继续用好失信联合惩戒的“利剑”。引导各部门在各自的业务领域将信用作为工作抓手,根据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实施差异化的监管手段,实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从而提高监管效率。

三是以规范失信惩戒为重点,全面加强社会治理。围绕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积极探索信用管理和社会治理有机结合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依法依规将信用嵌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在推行“信用+工作”模式的同时,防止信用滥用、信用应用泛化问题,实现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和规范化。

四是以信用惠民便企为方向,大力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在目前出台的市级信用惠民便企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海贝分”的正向激励作用,进一步拓展信用激励领域,丰富信用应用场景,争取年内出台市级信用惠民便企政策达70项。

五是以正面宣传为导向,大力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创新宣传方式,通过公众号、公益广告、信用知识竞赛、微视频等活动和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信用工作进行多频次、大密度宣传。重点筛选一批诚信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守信者光荣、失信者可耻”的舆论氛围。


10:09:23 主持人

谢谢刘主任的发布。下面,回答记者提问。请提问的记者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10:10:43 记者

近年来,“海贝分”已走进市民生活、工作方方面面,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海贝分”进展情况。

10:11:32 刘青

2018年,在全省率先推出“海贝分”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从道德公益、守法履约、表彰奖励、公共服务、社会责任5个维度,依据193个正面指标和1492个负面指标,为全市18周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六个等级的信用画像。截至目前累计归集志愿服务37.1万条;无偿献血13.2万条;慈善捐助13.6万;以及表彰奖励、疫情期间加分等其他方面的加分信息,总量达到70万条。

在助力文明城市建设方面,将《威海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中有关的不文明行为,以及社区工作中的文明养犬、乱贴广告、噪音扰民、损害公物等纳入信用积分管理范围,有效引导市民遵守法律法规、参与社会志愿活动、树立社会文明风气。建立“海贝分”正向激励机制,协调文旅局、卫健委、公积金中心等部门对诚信度高的市民出台了54项市级信用惠民措施,涉及“信易贷”、“信易游”、“信易购”、“信易医”等多个领域。如,AAA级市民公积金贷款额由账户余额20倍放宽到25倍,威海A级以上景区享受5—8折优惠。在第三届中国城市信用高峰论坛上,我市“海贝分”应用获得6个奖项。

在助力加强社会治理方面,将“信治”纳入全市“六治一网”范畴,紧紧围绕“海贝分”应用这个抓手,积极探索信用管理和社会治理有机结合的“信治”模式,“海贝分”逐渐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中“看不见的管理者”。有力解决了乱搭乱建、非法上访、乱扔垃圾等困扰基层治理的难点问题。通过“海贝分+志愿活动”,变“平均福利”为“信用激励”,让参与集体义务劳动成为一种荣誉,有力环节了基层公共服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

下一步,我市信用工作要继续在深、实、细上下功夫,做深、做实、做细信用基础建设,持续推进信用“五进”工程,加快“海贝分”推广应用,将信用应用延伸到社会各领域,融入城市血脉中,充分发挥信用“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实现“小积分、大作为”,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加强社会治理,不断为精致城市建设做出新贡献。

10:11:50 记者

因疫情影响,部分中小微企业处境艰难,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如何通过失信惩戒维护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

10:15:19 陈天合

在涉疫情执行案件办理过程中,全市法院依法审慎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对被执行人权益的影响。

一是加大执行力度,定期开展集中凌晨执行行动,及时实现胜诉企业合法权益,尤其要为作为申请执行人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回笼资金、减轻资金周转压力提供司法保障;以预列失信通知的方式督促党政机关、国有企业积极主动履行裁判义务,及时足额向中小企业支付欠款;

二是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确保执行措施的适度性和合理性,灵活采取执行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作为被执行人的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提升企业持续经营发展能力,对已经查封被执行人财产或第三方提供担保或被执行人正在洽谈新商业项目的中小微企业暂不列失信;

三是严格规范纳入失信名单和限制消费措施,精准适用、救济及时。重点打击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等违法失信行为,进一步推动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和营商环境改善。建立健全惩戒分级分类机制,准确把握失信惩戒和限制消费措施的适用条件,持续推动惩戒措施向精细化、精准化方向转变。疫情期间,对已纳入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确定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的企业,原则上不得采取失信惩戒和限制消费措施;已经采取并妨碍疫情防控工作的,要及时解除并向申请执行人说明有关情况。对未纳入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的疫情防控企业采取失信惩戒和限制消费措施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参照前述规定办理。对受疫情影响较大、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人民法院在依法采取失信惩戒或者限制消费措施前,原则上要给予三个月的宽限期。对符合删除失信信息条件的,人民法院要及时删除失信信息,尤其是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的。另外,被执行人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其法定代表人以个人财产因私消费的,或兼任未列失信、未限制消费其他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而为其他公司利益消费的,可以申请解除限制措施,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予准许。


10:15:38 记者

市农业农村局红黑名单是如何确定的,结果如何。

10:17:48 宋峰

 一、“红黑名单”产生对象

“红黑名单”目前主要是针对经过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且在生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投入品经营主体。

二、“红黑名单”确定依据

立足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威海市农产品生产基地考核办法》和《威海市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星级考核办法》,进行量化考核打分。

三、评分标准

星级标准设4个等级,分别是:四☆、三☆、二☆和一☆。具体评星标准如下:实行百分制,评分90以上为四☆,从中产生红名单;评分60分以下及在县级以上监督抽查中检出国家禁用农药,列入黑名单。

四、评分流程

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打分考核,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审核确定最终名单。

五、考核结果的使用

1.在相关媒体上公布星级考核结果,并通报相关部门。

2.记入考核主体的诚信档案。

3.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

六、2019年度考核结果

农产品生产企业红名单41个,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红名单10个。没有产生黑名单。

10:18:15 记者

市商务局在开展商务领域诚信体系建设上做了哪些工作。

10:18:47 李中京

一、规范信用管理机制,推动信用结果应用。市商务局积极落实国家部委文件精神,根据市发改委信用办出台的一系列信用监管相关文件,于去年印发了《威海市商务领域红名单和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办法》《威海市商务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应用及联合奖惩工作实施办法》,逐步规范商务工作的事前承诺、核实,事中事后归集、评价一系列信用管理工作机制。其中通过信用核实,我们重点从商务扶持资金申报、日常监督检查、评先选优等方面对23家守信企业实施了联合激励,对2家失信企业实施了联合惩戒,结合业务工作发布了外经外贸突出贡献企业、品牌家政、山东老字号、重要产品追溯工作先进单位等一批商务领域信用红名单,信用管理工作初显成效。今年我们将出台商务领域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办法,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根据分级分类结果展开差异化监管工作,重点在信用管理覆盖面和深入程度上做进一步的突破。


10:23:32 李中京

二、从家政行业入手,推动企业诚信经营。一是组织我市家政服务企业参与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制定了《威海市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我市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任务目标、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受支持的企业资格条件、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工作进度安排;成立由市商务局分管领导牵头,相关业务科室、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参与的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开展指导和督导;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家政企业信用录入、家政员信息录入。目前,我市共有10家企业9906名家政员在商务部家政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用记录,通过人证合一验证和授权家政员人数在全省排名第2位。二是加大培训力度,联合威海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建立家政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组织岗前培训,围绕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主题,调整岗前培训授课内容,增加诚信建设相关法规政策培训,组织在商务部家政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用记录的家政员参加培训,强化行业自律,规范职业行为,树立诚实守信的行业形象。据统计,1-9月份全市线上线下累计开展各类家政培训115次,累计参加培训家政员8593人次。三是注重宣传推介。1.通过报纸、网络、自媒体等多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诚信家政平台和诚信家政企业,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传播诚信正能量。2.组织行业协会、家政企业印制宣传页5万余份,利用企业宣传栏、街道居委会等场所进行发放宣传,详细介绍“家政信用查(消费者端)”APP功能,让广大消费者深入了解家政信用平台的优越性,优先选择诚信家政企业的服务。3.先后组织企业在环翠区、荣成市、乳山市开展 “诚信家政企业进社区”活动,通过有奖知识问答、信用平台答疑、宣传页发放等多种形式,开展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的推广应用,引导消费者下载使用“家政信用查(消费者端)”APP,进一步推动家政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实施,实现家政从业人员信息可查询、过程可追溯、服务可评价,让家政服务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为消费者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

三、出台信用积分惠民措施。为积极响应我市信用示范城市创建,去年我们联合中石化、中石油、广建石油在一定时段内推出了“海贝分”AA级和AAA级诚信群体加油卡优惠政策,通过“信易购”信用服务产品的推出,让守信者得到优惠和便利,并借助媒体开展广泛宣传,助力我市营造守信得益的良好环境。今年我们将继续联合企业推出更多更丰富的信用积分惠民措施,也欢迎各类企业积极参与进来,共建共享信用示范城市。

10:23:55 主持人

提问环节就到这,如果还有问题请会后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