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3:12

“十三五”生态环保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毕建康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 李彬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孙志逊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希海

08:33:28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十三五’成就巡礼”第二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毕建康同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李彬同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志逊同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希海同志,介绍威海“十三五”期间生态环保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08:33:46 主持人

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大众日报、省广播电视台、齐鲁晚报、山东商报、大众网、齐鲁网、鲁网、中宏网等上级媒体驻威机构,威海日报、威海晚报、威海新闻网、威海电视台、威海电台、威海传媒网等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们,以及“威海发布”等。

首先,请毕建康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08:35:17 毕建康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政治责任,把“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环保工作“双领先”战略,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新局面作出了新贡献。国家层面,荣获了中华环境奖;成功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两个城市”,全省唯一;威海华夏城成功入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省级层面,2019年我市在全省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荣获“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单项奖励全省第一,空气质量连续四年在全省唯一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环境标准达标指数首次达到全省第一,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成绩全省第一,省生态环境厅专门给市委、市政府发来喜报。


08:39:11 毕建康

一、党政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一)坚决扛起政治责任。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按要求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落实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动员大会。成立市县两级生态环境委员会,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经常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对生态环保工作出批示,带头实地督导检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颁布实施《威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威海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机构改革、环保垂改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打造生态环保铁军。

08:39:29 毕建康

(二)狠抓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和监督。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工作,积极推进环境立法,颁布实施了《威海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威海市危险废物管理办法》。依法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以及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威海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等实施情况报告。组织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

(三)压紧压实各级生态环保责任。印发了《威海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威海市环境保护约谈办法》,制定了《威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和《威海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试行)》有关规定,将环境质量逐年改善要求作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性指标,进一步压紧压实区市属地责任、“管行业管环保、管业务管环保、管生产经营管环保”的行业主管责任、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08:40:03 毕建康

二、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

全面构建“1+1+8”制度体系,制定了《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总体作战方案,明确了攻坚方向;全面推进《威海市加强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重点作战计划,明确了治本之策;认真实施打好蓝天保卫战、柴油货车治理等8大战役作战计划,明确了治标之举。


08:40:22 毕建康

(一)坚持每微必争、每天必争、每个环节必争,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狠抓扬尘、移动源、挥发性有机物、重污染天气应对“四个关键问题”,严格落实专项督查、问题曝光、销号管理、预警约谈、考核问责、生态补偿“六项机制”。截止2020年11月30日,主要指标SO2、NO2、PM10、PM2.5、O3均值分别为5、15、43、22、144µg/m3,同比改善16.7%、21.1%、21.8%、21.4%、11.1%;综合指数为2.8,同比改善19.1%;优良率为91.3%,同比改善11.1%,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有望成为全省唯一实现“十三五”期间连续5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地级市。

08:40:42 毕建康

(二)坚持河海统筹、水陆共治,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重点河流水质管控,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按照“查、测、溯、治”要求推进排污口整治,开展海洋生态保护,截至11月30日,全市13条市控以上重点河流水质均值达标率100%,1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100%,水环境标准达标指数全省排名第一。

08:41:32 毕建康

(三)坚持“管、查、防、治、控”并举,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全面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预防,推进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安全利用,确保“吃得放心、住得安心”,顺利通过全国人大土壤污染防治执法检查,得到中央领导同志肯定。狠抓产生、处置“两类单位”,收集、转运、处置“三个环节”,从严管控危险废物,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与服务100%全覆盖,医疗废水、医疗废物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处置100%全落实。

08:42:17 毕建康

(四)狠抓总量减排工作。截至2019年底,我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污染物排放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了13.14%、13.21%、16.92%、21.23%,完成了“十三五”减排目标任务的94.63%、93.63%、100.72%、84.25%,预计到2020年底将全面完成“十三五”减排目标任务。

08:42:47 毕建康

三、“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强力推进

作为全国“11+5”个试点城市和地区,全省唯一,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市把“无废城市”建设作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建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1个领导小组、6个工作专班、N个责任单位的“1+6+N”工作体系,在解决国家方案提出的4项共性问题基础上,制定了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和旅游绿色发展2项个性目标,提出“4+2”试点模式,截至目前,59项指标、81项任务正有力有序推进,在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推进会上,周永迪副市长代表我市作了典型交流发言。

08:43:07 毕建康

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扎实整改

牢牢把握环保督察整改质量,对照“五个办结标准”,落实好“三个制度”。整改督导制度。坚持市委常委分区督导、市政府领导包案督导,责任单位负责落实的工作制度,进一步强化市级综合督查、区市属地督查、部门专项督查的常态化督查体系。整改台账制度。对2020年底前完成的整改任务细化到月,对2021年后完成细化到季,实行每周清单化调度。整改销号制度。规范整改销号流程,进行全面复查和联合验收,坚持一线工作法,集体研判,专家会商,整改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公开一个,切实做到问题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落实不到位不销号。

08:43:59 毕建康

下一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对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发扬“严、真、细、实、快”的生态环保工作作风,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保铁军,在发展绿色化上走在前,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城市,努力为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全新局面、争当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增光添彩!


08:44:55 主持人

谢谢毕建康局长的发布。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请提问的记者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08:45:32 孙志逊

(一)狠抓扬尘、臭氧、移动源治理、重污染天气应对“四个重点”,在扬尘治理方面,使用无人机,针对各类工地、渣土堆和裸露土地等开展航空巡查;发挥在公交车、出租车安装的物联网移动车载大气监测平台作用,快速精准治理市区道路PM2.5、PM10污染;强化区市属地责任、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实施分类治尘,生态环境、住建、交通运输、自然资源部门要分别加强企业堆场料场、混凝土搅拌站、建筑工地、道路施工、裸露土地扬尘整治,特别是抓好道路洒水降尘。在臭氧治理方面,狠抓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以市区为重点区域,以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以及加油站为重点行业,建立400余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排放源清单,对70家重点企业实行强化监管和治理提升,做到“一企一策”;狠抓执法监管,加大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执法检查力度,严管重罚,强化警示震慑;狠抓精细管控,委托专家团队,采取卫星遥感、走航监测等高科技手段精准治污;加快在线监控设施安装联网,建立以用电监控为核心、覆盖130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的排污智能管控系统。适时视情引导鼓励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实施精准错时生产,尽最大努力削减臭氧浓度峰值。在移动源监管方面,管好“车”,对柴油货车污染,强化联合执法检查,建立入威主要路口外埠柴油车周查制度;针对物流园区、港口码头等货车集中停放地,实施常态化执法检查;对2976辆国五排放标准重型柴油车安装车载诊断远程在线监控终端;对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组织6843台机械完成信息登记,严格督促各使用单位落实“三个不得使用”。看紧“油”,组织164家加油站落实错峰加油、卸油措施,加强油气回收监管,严查油品质量。在重污染天气应对方面,制定印发《威海市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修订完善应急减排清单,将根据区域应急联动统一安排部署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做好差异化应急管控,实施精准减排,降低污染峰值、缩短污染时长,不采取全面停工、停产措施。

08:49:44 孙志逊

(二)严格落实专项督查、问题曝光、销号管理、预警约谈、生态补偿、考核问责“六项机制”,强化大气污染防治驻区专项督查,组织8名督查专员常驻各区市实地督导检查;对连续2个月以上排名后5位并不达标的镇街实施预警约谈。截止2020年11月30日,主要指标SO2、NO2、PM10、PM2.5、O3均值分别为5、15、43、22、144µg/m3,同比改善16.7%、21.1%、21.8%、21.4%、11.1%;综合指数为2.8,同比改善19.1%;优良率为91.3%,同比改善11.1%。


08:50:03 记者

重点河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100%,水环境标准达标指数全省排名第一。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08:52:14 王希海

一是强化重点河流水质管控。加强重点河流水质超标预警、通报、督办,增加季度重点河流水质达标率和水质优良比例通报,强化水质考核目标完成情况研判,开展重点督导,压紧压实各级责任。特别是对水质不能达标的河流,加强巡河频次,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国控河流沽河提优Ⅲ,母猪河防反弹,黄垒河、乳山河保达标。二是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持续抓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立、治”三项任务,完善预防、预警、应急三大环节,加强日常监管,开展生态修复,实施系统治理,不断提升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安全保障水平。三是推进排污口整治。按照“查、测、溯、治”要求,对重点排污口分批开展监测、溯源,分类推进治理;加大污水处理厂上游企业执法力度,坚决查处超标排放问题。四是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大力推进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加快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大力推进湾长制工作,召开了湾长制工作会议,印发湾长制工作重点,组织开展常态化巡湾,建设湾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截止2020年11月,全市13个市控以上重点河流水质达标率100%,全市12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100%,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66.7%,水环境标准达标指数全省排名第一。


08:52:52 记者

为了确保“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08:55:50 李彬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新兴、长期、复杂的工作,起步晚、基础弱、底子薄,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和区市的共同努力下,采取强有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市顺利通过全国人大土壤污染防治执法检查,得到中央领导同志肯定;在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一是围绕“管”,压紧压实土壤污染防治责任。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各区市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压实23个单位责任。将《土壤污染防治法》列入全市干部培训内容,提升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二是围绕“查”,全面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聚焦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个重点:农用地方面,对全市291万亩耕地进行普查,无严格管控类耕地;建设用地方面,制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程序,探索区域性评审机制,对19宗重点企业用地开展调查,建立周调度、通报制度。三是围绕“防”,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将43家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名录,“一企一案”开展技术指导,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出台重金属污染防控方案、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方案,对40家重点企业开展专项整治。四是围绕“治”,有序推进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对安全利用类耕地,科学制定治理修复方案,采取无人机喷洒叶面肥等技术,对农作物实施安全利用管控,对农产品抽样检测,检测结果全部为合格。对疑似污染地块,严格落实区市属地责任,进一步排查核实,暂未发现污染地块。五是围绕“控”,严格管控土壤污染风险。盯紧建设用地“准入”和“管理”两大环节。“准入”环节,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土地开发利用严格落实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管理”环节,在土地划拨、出让前,涉及用途拟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未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一律不办理用地手续。六是围绕“宣”,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宣传力度。将《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汇编成册印发,通过培训授课、普法宣传、在市环境宣教基地开设土壤专区等多种形式,增强政府、部门、企业、公众等层面的知晓度、关注度、参与度。


08:56:39 记者

我市作为全国“11+5”个“无废城市”试点之一,全省唯一,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是如何推进的。

08:57:15 李彬

开展“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改革部署,是总书记亲自关心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提升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我市把“无废城市”建设作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积极推进试点工作。

一是领导重视,高位推动。建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1个领导小组、6个工作专班、N个责任单位的“1+6+N”工作体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在解决国家方案提出的4项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和旅游绿色发展2项重点目标,建立“4+2”试点模式。

二是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市生态环境局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总牵头作用,加强调度,每月通报,注重成果凝练及资料收集。各区市政府(管委)落实属地责任,扎实有序推进12个工程项目。6个专班牵头部门发挥专班牵头抓总作用,建立例会制度,既干好本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又加强督导调度专班其他成员单位任务。市级31个责任单位加强配合,凝聚试点合力。


09:00:56 李彬

三是培训教育,氛围浓厚。把“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列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举办“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专题培训班,邀请生态环境部专家授课。制作“无废城市”动漫解读及公益广告,在市级媒体循环播放,开展“无废城市”宣传“六进”活动。

四是督导考核,强力推进。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将绿色制造体系、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等7项指标纳入市级目标绩效考核,加大赋分权重,推动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目前5个方面59项指标,4张清单81项任务正在强力推进,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为“十四五”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09:01:14 主持人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还有问题请联系市生态环境局采访。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