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举行“‘十三五’成就巡礼”第十场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市商务局副局长李洪伟同志、市商务局四级调研员张连凯同志,市政府驻韩办副主任陈金同志,介绍“十三五”时期威海商务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发布会的媒体有:大众日报、省广播电视台、齐鲁晚报、山东商报、大众网、齐鲁网、鲁网、中宏网等上级媒体驻威机构,威海日报、威海晚报、威海新闻网、威海电视台、威海电台、威海传媒网等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们,以及“威海发布”等。
首先,请李洪伟副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也是威海商务规模总量、质量结构、业态模式、开放格局取得新突破、新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全市商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扎实推进稳外资、稳外贸、促消费、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市商务事业取得显著成效,为“十四五”商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招商引资实现量质齐升
牢牢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持续开展产业招商、专业招商、精准招商,招商引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设立外商投资项目1195个,其中总投资过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220个,占总数的18.4%。累计使用外资59.2亿美元,规模总量是十二五时期的1.3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4.5%。第一、二、三产业项目利用外资所占比重分别达到3.2%、59.4%、37.1%。2020年,预计全市实际使用外资13.4亿美元,同比增长10%,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先后组织实施招商引资冲击新目标行动、招商引资攻坚突破行动,创新实施“挂图作战”推进模式,建立市领导分包重点在谈项目制度,优化“双招双引”考核办法,全面强化对招商引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出台《关于加强精准招商的意见》,将招商引资和经贸促进等职责列入市直相关部门三定方案,凝集起更强大的招商合力。组织举办儒商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威海专场活动,以及服务贸易高端论坛、跨境电商大会、与世界500强连线等高层次经贸活动50余场,组织市领导带队出访欧洲、日本、韩国、香港地区等重点经贸促进活动40余次,开展各类小分队招商超过1500次,威海投资环境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围绕重点产业开展建链补链强链招商,促成美国惠普成功收购三星打印机业务,带动引进了美国捷普、香港亿和精密等一批重点配套项目落地。规划建设了服务贸易产业园、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等平台载体,吸引了日本软银全球外包基地、德国马夸特开关等一批技术先进、产业高端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威海。
二、对外贸易加快转型升级
围绕政策创新、服务创新、监管创新,全力支持新兴业态发展壮大,打造新的外贸增长点。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由2015年的105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近1700亿元,增长60%。今年前11个月,全市货物进出口超过去年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8%,超过全省1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首次突破1000亿元,增长29.9%。“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逐步成为全市主要对外贸易市场,约占全市进出口额的40.9%;对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进出口也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对外贸易形成了以东盟、中近东等新兴市场为主,欧美日韩传统市场兼顾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外贸新业态快速发展,先后获批山东省、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是全省第二个国家级综试区。今年前11个月,全市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增长72.5%,占全省的39%。坚持以品牌支撑核心竞争能力,目前省级、市级国际自主品牌企业分别达到37家、42家。积极申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目前基地总数达到6个,数量居全省第二。着力做强自主品牌展会,连续举办了11届威海国际食品博览会,展会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鼓励进口贸易企业“走出去”,多点布局公共海外仓,目前我市有14家企业在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设立25处海外仓,有7个海外仓被认定为省级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
三、开放平台持续聚力赋能
紧抓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机遇,主动适应国际经贸新规则,加快涉外经济体制改革,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市场环境。加快推进全国唯一的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提出“三互四港五联通”的对韩合作总体思路,打造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升级版。加快推进威海—仁川“四港联动”物流一体化建设,在省委书记刘家义等省领导的见证下,与仁川先后签署“四港联动”八方合作协议、《经济合作议定书》以及《加强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全面推进各领域合作。推进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中心建设,稳定开行中亚、中欧、中蒙等国际班列,搭建联通韩日和欧亚大陆的国际物流大通道。2018年开通以来,累计发行国际班列184列,集装箱运量15086标准箱。连续三次获批全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2019年,全市实现服务进出口额143.2亿元,同比增长14.6%,高于全国5.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5.7个百分点。全面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专班推进、集中会商等机制,重点推动在管理体制、创新驱动、产业集聚等方面改革创新,促进开发区管委会“瘦身强体”、开发区回归本位。目前全市8个开发区改革任务已全面完成,省里部署的17项改革任务也全部落实落地。获批建设威海综合保税区,研究制定《关于支持威海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体制机制层面推动综保区创新发展。稳步推进城市国际化战略,印发了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行动计划和指标体系,举办了三届市长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年会,建成了全市首个“城市客厅”,起草了我省首个地方立法文件《威海市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促进城市功能、经济、人文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推动我市由开放城市迈向国际化城市。
四、消费流通全面提档升级
商贸流通体系日趋完善,先后获批山东省智慧便利店进社区工程示范市、品牌农产品进超市示范市。开展肉菜、海参等重要产品追溯体系,追溯品种和地区覆盖面持续扩大,经验做法被商务部在全国推广。品牌消费深入推进,提升改造13处特色商业街区,威高广场、经区韩乐坊步行街获批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便民商业设施持续完善,提升改造19处社区菜市场, 总面积2万平方米,带动就业人口1500人,辐射社区人口15万人。品牌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已培育 6家“山东老字号”、20家“威海老字号”。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荣成市、乳山市、文登区先后获评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荣成市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大力扶持发展电商直播等新业态,累计建设特色产业直播电商基地8个,培育电商服务机构8家,今年已开展各类直播超过5.8万场。
自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以来,我市牢牢把握试点机遇期,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同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中国(威海)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紧密结合,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先行先试,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18年7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广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经验的通知》,我市“建设服务贸易统计监测体系”“建立服务贸易跨部门协调机制”等7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2020年3月、7月,国务院先后两次发布《关于印发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的函》,我市“中韩四港联动海空港多式联运”“打造特色服务贸易集聚区”两项典型案例被全国宣传推广。浪潮威海“一带一路”国家云服务运营中心项目,作为山东省唯一开放典型案例入选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览”。试点有效拉动了威海服务进出口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市服务进出口年均增长15%以上,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主要做法有:
一是突出特色优势,深化对韩服务贸易合作。与韩国仁川签署加强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建立首个中韩两国地方服贸合作机制,推动双方在跨境电商、医疗美容、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先后引进270余家韩资服务业企业在威海投资兴业;举办中韩(威海)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高端论坛、中韩跨境电商论坛、中韩地方经济合作与FTA政策推介会等10余场高层次专题活动,拓展延伸了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合作领域。
二是注重固本强基,打造服务贸易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全国首个服务贸易实体园区--威海服务贸易产业园,吸引软银、浪潮、日立、阿里巴巴等200余个项目入驻运营;鼓励支持各区市建设各类特色服务贸易载体,先后培育了荣成服务外包产业园、环翠文化创意产业园、文登新动能双创基地、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创新产业园等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重点园区。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破解服务贸易统计难题。与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合作,开发了商务部服务贸易直报系统的“地方板块”,创新将“区域数据”“部门数据”纳入直报统计,积累了各类服务贸易数据3万余条,为各级各部门开展服务贸易工作提供了决策参考。
四是依托骨干企业,培育服务贸易新模式新业态。整合迪尚集团世界各国设计服务资源,打造一流的数字化、全产业链服装研发设计(DDM)产业。依托浪潮海外数字经济战略联盟的集群效应,打造领先的“一带一路”国家云服务出口产业。依托惠普打印机企业研发集群,打造全球打印机产能、技术领先的智能制造产业。依托软银集团、日立集团等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做大服务外包产业。整合倍佳贸易欧洲、亚洲设计合作团队资源,做好时尚及文创设计产业。依托“韩乐坊”韩国文化商品体验休闲街区,提升特色入境旅游产业。依托威海鑫弘集团等10余家修造船企业,实现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自主装配等一站式船舶维修产业。
五是持续提升服务,营造良好服务贸易生态环境。争取中央、省级、市级服务贸易专项资金1.5亿元,对全市600余个项目进行扶持;出台《威海市鼓励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扶持暂行办法》、《服务贸易人才支持计划实施细则》等若干文件,完善配套政策;分领域搭建服装设计、动漫游戏、国际运输、文化旅游等10余个服务贸易专业服务平台,为全市近千家服贸企业提供服务;成立威海市服务贸易协会,针对机关干部开展了“服务贸易知识培训班”30余次,针对企业开展了“服务贸易政策送千企”活动70余次。创办了全国第一个服务贸易知识网络平台--“小S说服贸”,目前已发布432期,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
2018年,威海获批中国(威海)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简称“威海综试区”),是全国第三批、山东省第二个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我市充分发挥毗邻韩日特色口岸优势,推进威海与仁川“四港联动”物流一体化协同发展,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营造了规范有序、充满活力、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共同打造对韩日跨境电商的货物集散中心和企业聚集区,形成了全市区域联动、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优化工作推进机制,完善跨境电商产业政策。成立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中国(威海)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促进中国(威海)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若干政策》,设立了跨境电商专项资金,在跨境电商零售业务、公共海外仓、跨境电商综合服务等领域给予专项扶持。
二是依托“四港联动”,打造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威海是中韩跨境电商发展最快的城市,在与仁川创新发展“四港联动”的框架下,借力韩国聚焦打造中-韩海运、中-韩-日多式联运、威海-仁川-欧美跨境电商“三大物流通道”,积极推动中欧、中亚、中蒙班列及韩中欧快线建设,将威海打造成为连接国内腹地和日韩、欧美乃至全球的物流重要节点和枢纽中心。11月12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对威海通过“四港联动”,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的经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是统筹联动,打造跨境电商货物集散中心。创新开展山东首票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业务,实现9610、1210、9710、9810、转口、快件等跨境电商全业务模式覆盖,吸引更多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将分拨中心迁至威海,让威海成为韩日化妆品、日化用品及欧美保健品辐射国内腹地的海外仓,成为欧美保健品、国内生活及日用品辐射韩日的口岸仓。目前,菜鸟直购进口业务已经在我市稳定运行,阿里速卖通出口“边境仓”已落户威海,顺丰国际进出口“中心仓”马上开展运营。
四是挖潜区位优势,培育跨境电商支撑主体。立足威海对韩区位优势和综保区政策功能优势,规划建设了“全模式跨境电商创新产业园”,培育建设了物流服务类、监管服务类、外贸产业类等10个跨境电商专业园区,推动建设了JOYLA(玖罗)保税商品体验中心和综保区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培育树立了皇朝马汉、威韩购等一批本地跨境电商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样板企业。引进阿里巴巴本地化服务中心,推动威海渔具产业带成为阿里巴巴在全国海选的十大产业带之首,在全球推广。威海的跨境电商出口连续五年保持山东省首位。
2015年6月1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创新性引入地方经济合作条款,将威海和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写入自贸协定,威海成为中国第一个写入自贸协定的城市,开创了双边自贸区建设的先河。近年来,我市积极抢抓中韩自贸区发展机遇,在地方合作、跨境电商、投资贸易以及人文交流等领域与仁川开展先行先试,取得阶段性成果,成为中韩地方合作的典范。
一是推动中韩各级地方经济合作机制创新。商务部将威海列为中韩自贸区联合委员会下设的经济合作委员会成员;省政府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的省部会商机制、与仁川市建立的联席会议制度均将示范区建设作为重要事项予以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得到两国省、部级商务主管部门的肯定。与仁川签署了加强地方经济合作议定书等合作协议,创新成立了威海—仁川地方经济合作联合委员会及分委员会,双方在对方城市互设城市形象展馆,建立中韩两国第一个城市间消费维权合作组织等,两地在产业合作、科技、通关、贸易、文化等领域深入开展创新合作。
二是打造“四港联动”中韩黄金物流通道。创新提出“四港联动”对韩合作思路,得到中韩两国交通、海关等部委及山东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大力支持。去年省委书记刘家义访韩期间专门推动“四港联动”工作,与仁川签署了“四港联动”八方合作协议等文件,推动交通运输部、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来威与韩国国土交通部、关税厅举行中韩陆海联运(威海—仁川)整车运输试运行筹备工作会谈,推动双方尽快启动中韩整车运输试运行。目前,我市正在加快建设威海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中心及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等平台载体,打造东北亚物流枢纽中心。
三是实现对韩贸易投资新突破。贸易方面,韩国商品集散地初具规模,建设了韩乐坊、韩国商品交易中心等一批韩国商品展示交易平台,连续举办十一届威海国际食品博览会暨中韩商品博览会。创新韩国进口商品“外检内放”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韩国参鸡汤进口业务,实现对韩国鲜乳企业进口注册采信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结果,是国内最大韩国牛奶进口口岸。构建高效便捷的大通关模式,口岸通关效率继续保持山东省领先水平。投资方面,对韩产业合作稳步提升,举办了中韩(威海)服务贸易高端论坛、中韩(威海)机器人产业合作大会、中韩电商合作大会等经贸促进活动,引进万斯特轴承、奎科半导体等一批对韩标志性项目。跨境电商方面,在全国率先开通中韩海运跨境电商出口业务,同时启动海运、邮运、空运三种方式的对韩跨境电商直购进口业务;建设了一批对韩跨境电商产业园及公共服务平台、海外仓,对韩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规模居全国前列。
四是对韩人文交流更加密切顺畅。搭建了威海韩国技术创新研究院、威海韩国科技产业园(威海韩国大学科技园)等载体平台;与仁川及韩国相关部门、机构在医疗、体育、文化等领域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举办中韩创新大赛、中韩(威海)棒球邀请赛、威海—仁川国际帆船拉力赛、东亚(中韩日)丝绸之路国际帆船赛、威海—仁川中韩文化摄影和展示大会等交流活动,推动中韩人文领域交流取得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