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物业建设规范》市级地方标准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刘金军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市住房保障公共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李瑞玲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科科长 颜威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物业管理科科长 袁中才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红色物业建设规范》已于2021年7月22日由威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今天,我们邀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金军同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市住房保障公共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瑞玲同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科科长颜威同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物业管理科科长袁中才同志,向大家介绍《红色物业建设规范》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下面,请李瑞玲主任介绍《红色物业建设规范》有关情况。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向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来宾、新闻记者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向关心、支持我市红色物业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红色物业建设规范》威海市地方标准已于7月22日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并将于8月1日起实施。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制定背景
物业管理服务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多年来,物业管理服务工作是群众生活的堵点,群众投诉的热点,主管部门工作的难点,市委、市政府关注的焦点,成为社会治理的短板。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的指示要求,2019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红色物业为抓手,通过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合力攻坚突破,社区物业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为进一步深化红色物业建设成效,实现物业服务质量和基层治理水平“双提升”,市委组织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制定《红色物业建设规范》,根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的立项计划要求,经过充分的调研、大量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广泛的征求各界意见,最终形成了该《建设规范》,现予以发布。
二、起草原则
一是人民性原则。《红色物业建设规范》的根本宗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制度设计上注重形成人民群众的需求表达—服务满意—评价参与的闭环,保障各级、各部门、各主体工作落实落地。
二是精致性原则。红色物业建设是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物业服务的短板补起,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社区最基本单元抓起。《红色物业建设规范》的起草服从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
三是实践性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红色物业建设规范》的起草以威海市红色物业创建的已有经验和实际情况为依据,同时注重满足标准对下一步红色物业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用性。
四是适度前瞻性原则。以智慧物业为代表的信息集成与应用技术在老旧小区改造、物业设施管理以及物业服务形态升级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物业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标准起草过程中突出了红色物业的信息技术支撑与应用,通过精致共建、美好共享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特色与创新内容
《红色物业建设规范》共分八章,从党建引领、融合共治、行业共塑、精致共建、美好共享五个方面,规定了红色物业的内涵、领导体制、建设主体、各建设主体的职责、建设内容与应达到的标准。本标准具有以下特色与创新:
一是明确了红色物业建设主体范围。市级建立市物业管理行业党委、区市物业管理行业党总支、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四级党组织架构体系。区市建立红色物业联席会议制度,镇街建立红色物业党建联盟,统筹力量有序参与物业管理。
二是延伸了物业服务工作内容。聚焦停车管理、侵占绿地、违章搭建等物业服务上下游各种焦点难点问题,将物业服务企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纳入红色物业平台统筹解决,进一步提升业主生活质量。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向餐饮、家政、康养、托管、教育等领域延伸,探索“物业服务+”模式,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居住生活需求。引导物业服务企业通过智慧物业建设提供定制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促进物业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发展。
三是吸纳了社会力量协同参与。鼓励镇街、社区党组织结合网格(小区)治理需要和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市场化方式,有序吸纳各类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公益组织作为“红色物业合伙人”,以资金、产品、专业服务等参与红色物业建设。着力培育多元化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好“红色物业青年志愿”、“红色物业职教志愿”等志愿公益行动。
四是建立了全链条督导考核体系。市物业主管部门健全完善红色物业示范项目考核评价办法,区市(开发区)建立完善包括住建部门、镇(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业主代表共同参加的物业服务企业考核评价机制,形成自上而下的督导考核体系,确保标准落实、落地、落到位。
谢谢您的提问,下面由我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2019年以来,市委组织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实施“红色物业”工作,将加强物业行业管理放在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大局中研究、谋划、推进,建立组织体系、搭建工作平台、强化联动共建,积极破解物业服务与管理中的难点,全市物业缴费率、业主满意度、业主委员会与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率均居全省前列。2020年9月,全省加强“齐鲁红色物业”建设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推广了有关工作经验。
虽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部分职能部门、物业企业等对红色物业认识不到位,街道社区、物业企业、业主之间权责不清,部门力量整合不够,居民参与共建意识不强等问题,深化“红色物业”建设遇到瓶颈。为推动物业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打造“红色物业·精致社区”威海样板,有必要对前一阶段“红色物业”建设创新实践、举措进行系统化梳理,去粗取精,固化实践探索和制度建设成果,深化威海市红色物业内涵,为“威海红色物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推广提供基础,因此,以威海市地方标准的形式出台《红色物业建设规范》。
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下面由我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主要体现在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保障机制等4个方面。
(一)政治建设方面,明确“红色物业”建设,应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纳入全市精致城市重点任务和城市基层党建“一事一品牌”内容。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市级层面负责总体部署,区市负责组织实施,镇(街道)统筹做好辖区物业服务监督管理工作,社区党组织与辖区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开展党建联建工作。
(二)组织建设方面,从三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一是物业管理行业党建,坚持“行业抓、抓行业”,完善四级组织体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以行业党建引领行业自律,推动健康发展。二是物业服务企业党建,明确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物业服务项目均要建立党组织,落实党建服务标准15条,加大党员发展力度,推动“标准化+过硬支部”建设。三是业委会党建,明确应前置研究讨论业主委员会重大事项,新成立、新换届业主委员会成员党员比例不低于60%。
(三)制度建设方面,从四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一是政策引领,市、区市适时制定指导性意见和规范性文件,构建“四梁八柱”。二是党建共同体建设,应建立健全社区、小区与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成员交叉任职机制,加强党建联建工作。三是行业性法规制度建设,市级主管部门积极推动红色物业工作地方立法,区市建立物业服务企业“双随机、一公开”定期督导检查制度,完善对业委会的监督管理制度等。四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市、区市应组织实施现行红色建设标准、物业服务企业服务标准等,持续完善红色物业建设标准化体系。
(四)保障机制方面,从三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一是长效投入,要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建立重点示范项目常态化投入机制,鼓励社区党组织列支经费开展党建联建活动。二是服务阵地,明确市、区市红色物业服务中心功能配置标准,社区、小区落实物业服务用房配置要求。三是督导考核体系,将红色物业纳入目标绩效管理考核标准,健全示范项目考核评价办法,考核结果纳入企业党组织星级评定和诚信评价体系。
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下面由我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红色物业建设规范》的制定和实施,首先能够有效提升政府治理效能。这是因为标准是法律法规的技术支撑和必要补充。与刚性的法律法规相比,标准通过采取多方协商一致的方式制定,包含许多定量要求,更加具体细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法律法规的细化和延伸。并且,借助标准化的方法,可以整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资源,创新政府治理模式。正因如此,标准化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依托标准来规范行业发展、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效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红色物业建设规范》标准内容涉及行业主管部门、镇街、社区、物业企业、业主等各相关主体,标准的制定,整合了各方力量,建立了党建引领、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新模式,有利于实现相关主体之间资源整合,促进形成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
其次,有利于规范物业服务企业健康发展。我市现有物业企业383家,物业住宅项目1087个,服务面积1.2亿平方米,物业服务直接面向千家万户,是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当前城市基层治理的难点。通过《红色物业建设规范》地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推动服务要素配置均等化、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提供程序化,有助于培育一批具有“红色信仰”、“精致理想”和“为民情怀”的专业化物业服务企业,建设一大批精致物业服务项目,从而提升区域物业行业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同时,发挥标准的可复制可推广作用,通过《红色物业建设规范》的深入实施,形成引领示范效应,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引领示范样板,也将为威海市物业服务行业的创新发展树立品牌。
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下面由我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红色物业建设规范》的附录部分是红色物业工作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层次的评价需要,分别对物业服务项目、物业服务企业、社区、街镇、区市制定了不同的红色物业评价细则。评价细则从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组织、评价程序、结果应用和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作出规定。评价一年进行一次,具体细则在规范的附录中予以体现。如物业服务企业的红色物业工作评价,是由各区市(开发区)物业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采取物业行业主管部门、镇街、社区、业主代表(含业主委员会)“四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方式,其中业主代表(含业委会)评价权重占60%。评价内容是党建工作落实、共建联建参与、行业规范遵守、服务质量提升、社会责任履行、群众满意等六个方面。该项评价结果将记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作为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物业服务企业评优选先及全市物业项目招标投标的重要依据。
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下面由我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是集中宣传营氛围。通过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以及充分运用微信、抖音、HI威海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红色物业建设规范》,提升全社会红色物业建设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开展标准化培训。发挥威海市红色物业党建基地和区市红色物业服务中心教育主阵地作用,针对行业主管部门、镇街、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不同层次建设主体开展培训。
三是出台贯标配套文件。由市区行业主管部门适时制定出台一系列推动《红色物业建设规范》贯彻落实的配套文件,推动红色物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助力我市物业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四是坚持以评促建。实施红色物业建设规范评价体系,评价以各主体在红色物业规范化建设中的职责为中心,围绕党建引领、融合共治、行业共塑、精致共建、美好共享五个方面展开评价。以物业服务项目星级认定为基础,结合各评价对象职责分工,实行分级分层评价。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