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召开展望“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鞠朝传同志,向大家介绍威海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本次发布会的媒体有:大众日报、省广播电视台、齐鲁晚报、山东商报、大众网、齐鲁网、鲁网等上级媒体驻威机构,威海日报、威海晚报、威海新闻网,威海电视台、威海电台、威海传媒网等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以及政务微博、微信“威海发布”等。
下面,请鞠朝传副局长介绍威海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有关情况。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事业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大家对威海市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关注。7月23日,市政府批复了《威海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下面,我就《威海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有关情况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一、《规划》编制背景
基础测绘是服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是准确掌握市情、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基础测绘规划是政府指导基础测绘事业发展、审核重大基础测绘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是全市“十四五”期间基础测绘工作总的行动指南,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纲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基础测绘条例》和《山东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威海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草案)》,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审定,7月23日市政府正式批复。
二、《规划》编制过程
省自然资源厅就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部署后,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迅速行动,2020年7月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制定了《威海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成立了规划编制组,在全面评估发展基础、科学分析需求、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2021年5月编制完成了《威海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草案)》, 6月经市政府12个部门和单位会签同意后,形成了报批稿,《规划》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审定,7月23日正式批复。
三、《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在全面总结“十三五”基础测绘发展成效的基础上,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提出的发展新型基础测绘的要求,按照基础测绘工作“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支撑各行业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定位,突出“分级管理、联动更新、按需测绘、开放共享、协同统筹”等主要特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新型基础测绘体系为引领,以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效能为着力点,坚持“政府主导、需求导向、创新驱动、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了“十四五”时期基础测绘发展趋势和我市的实际条件,紧紧围绕“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和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的职责,对我市“十四五”时期基础测绘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
《规划》分为五个部分共七个章节:总结了“十三五”基础测绘规划的工作成效和我市基础测绘现状,分析了新时代基础测绘的发展趋势和现实需求,明确了基础测绘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制定了五项主要任务,凝练出六大重点工程,提出了县级基础测绘要求,安排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
基础测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日趋完善,基础测绘长效投入、分建共享、联动更新机制不断健全。全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数据现势性显著提升,全域覆盖、二三维一体、多尺度融合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协同、供给高效、服务智能、安全可控的现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测绘地理信息应用广度、深度和便捷度同步提升。新型基础测绘关键技术取得进展,科技创新能力和装备技术水平明显增强。至规划期末,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具备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提供全空间、全要素、多时态、高精度、智能化的基础空间信息服务能力。
五项主要任务:
一是丰富地理信息资源,提升供给能力。二是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保障能力。三是服务自然资源发展,提升支撑能力。四是围绕精致城市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五是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提升发展潜力。
六大重点工程:
一是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与运维工程
按照市县分级管理,开展市域内311座三等以上测量标志普查、日常巡查及管护工作,检查测量标志的完好性和稳定性。严格落实测量标志管护经费和责任,提升测量标志管理信息化水平,确保测量标志使用效能。建设1座景观型测量标志,引导社会公众提升保护测量标志的意识。
二是遥感影像获取与处理工程
每年获取市区2607.28平方千米优于0.2米分辨率遥感影像1次,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5版,实现市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年度覆盖。开展全市陆域及近岸海域优于2米分辨率国产卫星遥感影像的常态化接收与按需处理,实现陆域范围优于2米分辨率国产卫星遥感影像月度覆盖。开展基于低空无人机航摄系统的航空影像和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获取与处理工作,与卫星、基础航空影像互补,实现按需获取、快速处理。
三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
每年更新主城区434平方千米1∶5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实现该区域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年度更新。开展市域一体化融合时空数据库建设,采(收)集更新市主城区城镇开发边界范围以外558平方千米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2次,融合各区市优于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构建覆盖全市域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全市陆域范围1米格网精细化数字高程模型、数字表面模型,满足城市建设的各项需求。
四是实景三维威海建设工程
按年度更新主城区996平方千米实景三维模型,开展市建成区内240平方千米模型单体化建设。升级三维实景城市应用展示平台,促进二三维一体化时空地理信息服务应用,探索与网络环境相适应的在线实景三维数据服务。整合全市城市级、部件级实景三维模型和市域内陆水库、潮间带及近海海域水下地形、地下管线等数据,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立体化展现的实景三维威海。
五是现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按年度更新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和地名地址数据库,及时在线发布;充分发挥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使用效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为社会公众提供地图服务。依托统一的云支撑环境,在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基础上,建设智慧威海时空大数据平台,实现多种类地理信息资源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综合、联动更新和整合交换;基于共享融合的新型地理信息产品,建立时空大数据的共享模式、服务模式,助推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做好应急测绘保障工作,提升应急测绘的支撑服务能力。定期更新出版《威海市地图》《威海城区图》和威海系列标准地图2版,以地图语言形式持续展现我市在精致城市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做好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管理,融合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深度挖掘地理信息价值示范应用。
六是支撑自然资源管理应用工程
加强省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威海市级节点建设,构建威海市遥感应用云平台,建立与市级应用需求相匹配的影像数据和产品。按照基础测绘“两服务、两支撑”的根本定位,深入实施自然资源“数字赋能”工程,开展自然资源关注要素的遥感影像变化图斑等产品的智能化解译和提取,建立典型地物光谱库和解译样本库,为常态化、自动化的全域自然资源遥感监测能力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实景三维数据在自然资源领域的深度应用,充分发挥实景三维数据在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监测等领域的效用,提升对自然灾害预警防治的服务能力。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威海市“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是威海市未来五年开展基础测绘工作、布局基础测绘重大工程项目、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对于促进威海市基础测绘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我们将扎实推动规划实施落地,为实现自然资源“数字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海洋强市建设等提供有力支撑,为各级政府决策、公共管理和百姓生活提供详实的地理信息数据服务。希望新闻界朋友们继续关注我们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效,继续给予支持和指导!
谢谢大家!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下面这个问题由我回答一下。基础测绘是服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我市“十三五”基础测绘工作深度融入发展大局,基础性、公益保障作用日益凸显。
“十三五”期间威海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开展了全市311座测量标志日常管理和年度巡查维护,改造了17座测量标志,测量标志上报率位居全省前列。完成市县两级土地、矿产、地质等90多种自然资源数据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推动全市各部门和行业地理空间数据基准统一。共享省级地理信息资源,获取了全市域0.5米分辨率遥感影像、10米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等数据资源。更新了中心城区0.2米遥感影像2轮、主城区0.05米遥感影像1轮。获取了环翠区全域优于0.05米倾斜遥感影像、1米间隔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制作了环翠区全域实景三维模型、数字高程模型。更新了市区、南海新区683平方千米大比例尺数字线划图。全市大比例尺地理信息数据覆盖面积达到了1973平方千米。
基础测绘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累计向社会各界提供各种比例尺数字线划图26718幅、控制点成果256点次、航摄成果47368平方千米,为国土空间规划、海绵城市建设、智慧林业建设、电子政务共享平台建设、刘公岛智慧景区建设等重大项目和重大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支撑。“天地图·山东”威海区域为水利、环保、公安、应急、交通、林业、卫生、教育等40多个行业和领域提供在线地理信息服务,有效满足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数据的需求。组织编制了《威海市地图》《威海城区图》2版,开展了地图市场专项检查,整治“问题地图”,宣传国家版图知识,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
谢谢!
感谢记者对基础测绘工作的关注,下面我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是服务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加强北斗、遥感影像、矢量数据、地理实体等在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和治理现代化方面的服务保障作用。进一步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及水利等重点领域的应用。继续推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应用,提升其在重大建设项目监管、中心城区低效用地整治等方面的效用。
二是服务政府精细化管理。提升地理空间数据的精细化、网格化水平,加强“天地图·山东”威海区域在全市信息化项目中的服务能力,支撑精致城市建设和城市现代化治理。开展智慧威海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强化对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的服务保障,拓展地理信息在服务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统筹和精准对接方面的应用。
三是提升公共地图服务。更新我市政务工作用图、政区图,提升公共地图服务的用户体验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公共地图服务。创新地图表达形式,丰富地图文化,突出展示精致威海建设成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公共地图产品的需求。
我就简要回答这些,谢谢!
感谢您的提问,下面我介绍一下威海实景三维建设工程的相关情况。
建设背景:
实景三维是遥感测绘、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感知等新技术催生的新型地理空间数据,其效果逼真,要素全面,具有极强的展示效果,而且具有测量精度,可以还原真实世界的完整面貌,使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知从二维走向三维、从平面走向立体。2020年新颁布实施的《山东省测绘地理信息条例》明确实景三维模型建设与更新纳入各级基础测绘范畴。省自然资源厅在部署“十四五”基础测绘规划时,将实景三维山东作为切入点纳入到指导思想。
系统谋划实景三维威海建设,是站在新时代、新起点谋划全市“十四五”基础测绘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服务自然资源改革发展和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的要求,对促进新型基础测绘全面升级、完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十四五”期间将实景三维威海建设作为重点工程列入规划。
建设基础:
实景三维建设主要分地形级、城市级、部件级,按照职责分工,省级负责地形级、市县负责城市级,结合市场需求开展部件级实景三维建设,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系统提供精准的空间数据支撑。“十三五”期间,威海市开展了实景三维建设的实践,其中环翠区已建成建筑密集区域分辨率优于0.05米的实景三维模型,在空间规划、城市改造等领域开展了相关应用,为开展实景三维威海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
建设思路:
实景三维威海建设项目是“十四五”时期全市基础测绘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实景三维山东建设的一部分。计划在省级建设的地形级实景三维模型基础上,构建县级以上城市开发区边界范围内优于0.05米分辨率城市级三维模型,城市建成区构建单体化模型。“十四五”期间,环翠区需要按年度更新实景三维模型,并在建成区开展单体化模型建设。文登区、乳山市和荣成市需要在已有资源基础上继续推进三维模型建设,并开展模型单体化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展部件级三维模型建设。市级统一整合所辖区市地形级、城市级、部件级实景三维模型和地下管线数据、内陆河湖水库、潮间带及近海水下地形数据,形成大场景实景三维展示和分析能力。
谢谢!
感谢您的问题,下面我回答一下省自然资源卫星威海节点建设工程有关情况。
建设背景:
2020年6月,根据自然资源部的要求部署,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决定在全省遴选3至5个城市试点建设市级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中心,目的是充分利用发挥国产卫星自主可控的优势,扩大应用覆盖范围,着力提高国产自然资源卫星在地方各行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领域的应用水平。2020年10月,经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研究决定,同意批准威海市为全省5家市级卫星应用试点建设单位之一。
建设基础:
为了切实做好威海市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本着“立足自然资源主责主业、着力服务全市发展需求”原则目标,先后对全市74家单位进行了认真调研,摸清了各行业部门对卫星影像及技术应用需求,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借鉴了省内外部分城市卫星中心建设方案思路、内容和项目工程造价;确定了“人员管理队伍及核心技术处理本地化”的建设理念,以及威海市卫星中心既要具备原始数据接收、储存、处理、分发的能力,又要具备兼收部、省卫星中心已处理完成的航空、卫星影像成果,以及叠加商业卫星影像、本地无人机及航空影像、对各部门专题数据进行分析解译的能力。分别向全国4家具备卫星中心开发建设能力公司发出了《威海市卫星中心建设技术需求》,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在有关地理信息、卫星遥感专家指导下,编写了《自然资源威海市卫星应用技术中心项目建设方案》。
建设打算:
威海市卫星应用技术中心结合业务需求及工作基础,通过利用高性能实时计算技术、大数据深度学习技术、智能遥感解译技术等,采用云架构多层次体系进行系统的建设,最终构建集遥感数据快速处理与生产、专题信息提取与解译、信息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遥感应用技术平台,广泛应用于农业、国土、生态、灾害、海洋、林业等领域。威海市卫星节点计划打造闲置地监测;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监测等应用示例,推动自然资源数字化转型。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