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5:41

威海市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鞠云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鞠朝传

                市统计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 范振萍


08:46:52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鞠云同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鞠朝传同志,市统计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范振萍同志向大家介绍我市第三次国土调查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大众日报、省广播电视台、齐鲁晚报、山东商报、大众网、齐鲁网、鲁网等上级媒体驻威机构;威海日报、威海晚报、威海新闻网,威海电视台、威海电台、威海传媒网等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以及政务微博、微信“威海发布”的编辑记者。

下面,请鞠云局长介绍我市第三次国土调查的有关情况。


08:47:48 鞠云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威海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以及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三调”是国务院部署开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统一开展的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对于全面准确掌握国土利用状况和资源家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威海市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自然资源厅的正确指导下,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作配合下,各级调查机构共同努力,历经3年多时间,圆满完成了我市“三调”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08:48:38 鞠云

一、“三调”主要工作情况

2018年9月,我市启动“三调”工作,以国家下发的调查控制界线为调查区域,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本次调查采用统一的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以政府统一组织、地方实地调查举证、国家掌控质量的组织模式开展,前后历时3年,700余名调查人员参与,共汇集62万个图斑数据,全面查清了全市国土利用状况。

我市调查成果已经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市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统计局联合印发了《威海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08:53:31 鞠云

二、“三调”主要数据成果及相关情况

按照“三调”分类,我市土地利用主要数据如下:耕地246.44万亩,园地100.86万亩,林地219.97万亩,草地16.54万亩,湿地21.50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21.29万亩,交通运输用地24.64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0.39万亩。更详细数据可查看已经发布的《威海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对比以往两次调查,“三调”在调查内容、技术方法、组织模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调整和提升。

(一)适应新要求,丰富了调查内容。“三调”立足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将以往的“土地”调查调整为“国土”调查,查清了各类国土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和边界。“三调”明晰了林草分类标准、增加了对耕地种植类型的调查,对河道、林区范围内的耕地等内容进行了细分,细化了城镇村建设用地,并将“湿地”列为一级地类。调查还把耕地变为其他农用地的情况,按恢复耕种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区分和标注。

(二)运用新技术,提高了调查数据精度。调查数据真实准确是“三调”的生命线。“三调”在遥感、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常规调查技术基础上,集成了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全面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三调”将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图斑的最小上图面积标准从“二调”时的400平方米提高到200平方米,耕地等农用地图斑从600平方米提高到400平方米,其他地类图斑精度也有相应提升。“三调”全市调查图斑62万个,比“二调”增加了1.5倍。

(三)建立新机制,提升了调查工作效能。“三调”全面应用了“互联网+调查”机制,通过全国统一的“国土调查云”平台,实现了外业调查、内业核查、数据建库等工作的上下联动、远程对接和实时印证。外业调查中,同步拍摄实地照片,全面反映地块全貌和利用特征,通过云平台实时上传、比对、校核。


08:55:14 鞠云

三、关于“三调”成果的应用

(一)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全面加强耕地保护。“三调”结果显示,全市耕地减少49.04万亩。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两次调查对耕地的认定标准不一致,造成结果差异。“二调”时临时种植果树、林木、药材、草皮、花卉等且耕作层未破坏的土地,按耕地调查,而“三调”根据现状调查为非耕地;二是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在原耕地上种植特色农产品和林木。在“三调”中,对“二调”时的耕地因农业结构调整为园地、林地等农用地的地块进行了标注,面积共77.28万亩。如果需要,这部分农用地可通过相应措施恢复为耕地。下一步,要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耕地红线。一是结合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三调”成果为基数和底图,按照应保尽保原则,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完成全市耕地保护目标任务。二是压实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逐级分解下达,作为刚性指标严格考核。三是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永久基本农田按粮田管理。严格用途管制,从严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四是规范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补充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

(二)坚持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统筹生态建设。“三调”结果显示,全市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等共增加了40.56万亩,可以看出我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可喜成果和非常大的成效,但生态格局在局部地区仍需调整优化。下一步,要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一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安排未来国土绿化等生态建设,依据“三调”形成的统一底图,科学确定并带位置下达新的绿化任务。二是尊重自然规律,对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的土地利用方式,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的原则,逐步进行调整。

(三)坚持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全面提升用地效率。“三调”结果显示,全市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建设用地增加17.26万亩,增长率达14.33%(2009年-2019年),建设用地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基本适应,但仍存在粗放利用的问题。下一步,要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面提高用地效率。一是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将城镇建设严格限定在开发边界之内。二是着力推动城镇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积极盘活农村存量用地,推进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持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强化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新上项目用地节约集约化程度应努力达到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大力推广节地技术,培育节地模式和节地典型。

因时间关系,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08:55:35 主持人

感谢鞠云局长的发布。接下来,回答记者提问,请提问的记者举手示意,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08:56:04 记者

1、调查数据的真实准确是“三调”的生命线,请问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确保“三调”成果的真实准确?

08:57:49 鞠云

谢谢记者的提问。调查数据真实准确是“三调”的生命线,也是我们自始至终严格掌控的核心要求。在“三调”工作中,我市按照国家、省工作部署要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摆在首要位置,强化组织领导和技术保障,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我市“三调”数据成果质量。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一是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市“三调”办公室组织监理单位结合市级核查、省级核查结果,分析作业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编制专门技术文档,对作业单位进行专题技术指导和培训,先后对各县区进行了21轮督导工作与技术指导,下发各类技术指导文件39个,组织技术培训32次,累计培养技术骨干700余人,全面提升了一线调查骨干的业务能力和调查水平。

二是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全面应用省级建立的“互联网+”调查机制,各区(市)利用下发的优于1米分辨率的正射影像图和内业预判信息,逐地块调查图斑的边界、地类等信息。利用省级研发的“互联网+”举证平台,外业调查时实地拍摄举证照片并实时上传。在全市调查的62.0万个图斑中,我们对其中的30.5万个图斑进行了举证,占比达49.2%,平均每个图斑拍摄上传举证照片11.4张,累计拍摄上传举证照片347.9万张。

三是严格执行分阶段质量管理。根据“三调”工作的不同阶段,市“三调”办公室分类制定市级核查方案,做到质量管理有计划、有落实、有控制。全市采用市、县一体化监理模式,委托一个监理机构开展全面核查,在数据采集、自查整改、省部级核查反馈、数据建库等阶段设置不同的核查方式和核查侧重点,先后开展了内业、外业核查265次,形成《监理检查记录》265份,累计核查图斑125.7万个。每个县级调查成果经过“检查—反馈—整改—再检查”的反复核查整改,成果质量全力向“零错误”靠拢。调查成果经过多轮次省级核查和国家级核查,调查误差均满足设计控制标准,切实做到了数据成果真实、准确、可靠。


08:58:16 记者

2、除完成国家规定的调查任务外,我市还增加了一些专项调查内容,请问是如何考虑的?

09:01:32 鞠朝传

感谢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关注。我市按照“‘三调’工作与自然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工作相结合”的思路,在完成国家规定任务的前提下,增加了多个专项调查。

一是开展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更新。我们结合土地开发整治、各类保护区划定及建设占用等情况,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进行了更新,进一步摸清了全市补充耕地潜力情况,为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占补平衡制度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开展了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细化调查。以“三调”耕地图斑为分类单元,建立基础数据库并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形成不同耕地资源条件及其组合的耕地面积与分布成果。今后,我市将结合每年耕地资源占补情况开展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更新调查,全面掌握全市耕地资源质量状况,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与管理提供支撑,为精准推进耕地保护、维护粮食安全提供依据。

三是细化了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调查。查清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实际状况,为持续开展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市提供基础支撑。

四是开展了开发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内细化调查。查清了我市省级以上(含省级)开发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对于全面提升开发区集约用地水平,保护城市周边优质耕地和生态敏感及脆弱区域,守住生态安全底线,推动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形态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开展了林地细化调查。在林地细化调查工作中,开展了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与国土“三调”成果的融合衔接,重新区划林地小班,摸清真实林地资源家底,重建森林资源“一张图”数据库。


09:02:02 记者

3、国土“三调”获取了大量丰富的调查数据,从统计视角看,如何更好利用“三调”调查结果?

09:03:12 范振萍

我市“三调”历经三年时间,获得了丰富的调查成果和大量的基础数据,全面客观反映了我市国土利用状况和自然资源家底,市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统计局联合印发了《威海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成绩可喜可贺。下一步,将全面进入调查结果的开发应用阶段。市统计局作为国土“三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也是调查数据的重要用户,开展统计分析服务,包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流转、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在内的各领域、各方面都需要国土数据的支撑,全面准确的“三调”数据能为开展统计分析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下一步,我们要建立通畅便利的数据共享机制,学习借鉴国土“三调”组织实施的经验,利用“三调”取得的成果,积极主动地配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好国土“三调”资料的深度分析研究工作,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威海范例和精致城市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09:03:46 记者

4、“三调”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可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请问在“三调”成果共享方面有哪些考虑?

09:07:38 鞠朝传

为做好“三调”成果的共享应用,我们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形成面向自然资源系统内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不同层级的成果序列,同时我们将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年度变更调查和专项调查为手段,保持“三调”成果的基础性、现势性和准确性,以便调查成果更好地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发展领域。

一是面向自然资源系统内部方面。目前,“三调”已形成了现状数据成果、分析数据成果及数据库管理系统,丰富了自然资源“一张图”,实现对各类空间数据的统一管理、空间分析、共享服务等。成果已应用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耕地保护、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土地卫片执法等工作中。下一步,我们将整合基础地理、遥感影像、地质矿产、林草等各类管理数据和现状、规划,做好国土“三调”与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的融合衔接,构建以“三调”为底图的自然资源三维“一张图”,提升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是面向政府有关部门方面。目前,“三调”成果已经在全市很多领域得到应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比如,在生态环境领域,成果已应用到“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等工作中。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市政府电子政务网,结合“三调”图形成果,根据需求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定制化”的“三调”数据分析成果,更好地服务各级政府科学决策。

三是面向社会公众方面。我们将开展“三调”成果数据脱敏脱密工作,满足社会公众的各类需求,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应用。同时,“三调”成果也将在很多方面惠及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比如,“三调”摸清了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将为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和管理等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再比如,“三调”首次查清了城镇村内部住宅、商业服务业、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等用地的具体情况,将为各级政府改善城镇和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精致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09:08:03 主持人

提问环节就到这,如果还有问题请联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科,电话:5819319。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