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威海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今天,我们邀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玉建同志,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秦之江同志,向大家介绍《威海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孙玉建局长介绍《威海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有关情况。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按照此次新闻发布会的安排,由我向大家简要通报《威海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相关内容。
一、出台背景和指导思想
我市是全省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市老龄化率为27.3%,其中65周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到19.26%。
“十三五”期间,威海养老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颁布全省首个养老服务保障地方性法规,市级制定出台相关文件20余个,市级每年安排50%以上福彩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发展,从规划、土地、税费、融资等方面大力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截至“十三五”末,全市建有养老机构158家、养老床位3.57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1.76万张,占养老床位的49%;建有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735处、老年食堂658处,打造全省首个居家养老和便民服务平台,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养老、医疗、紧急救助等200余项服务;全市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78%。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及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有序开展。积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全省安宁疗护试点市,1个区市入选全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4个区市获批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培育10处省级医养结合示范镇街、5处国家普惠养老试点单位、5处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
但与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相比,我市养老服务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总量不足、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和关键机遇期,出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全市养老服务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对推动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围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高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努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持续增强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发展目标
《规划》科学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养老服务发展主要目标,力争到2025年底前,基本形成与本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养老服务需求相匹配,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持续扩大,养老服务产品日益丰富,行业要素支撑不断增强,老年宜居、老年友好环境初步形成。一是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保持在100%,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保持在85%以上。二是服务设施网络更加健全。区市、镇(街道)、村(社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形成,街道和镇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0%以上,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达到100%。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以上。三是综合监管制度更加完善。“互联网+”监管应用不断深入,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建立,《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强制性标准达标率达到100%。四是养老人才队伍量质齐升。养老护理员入职培训率达到100%,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达到25人。五是养老服务业态融合发展。养老与文化、教育、家政、商业、金融、保险、旅游等行业融合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链条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好的产业集群和集聚区。
三、主要任务
“十四五”期间,我市养老服务工作主要有八大方面重点任务:
(一)完善养老服务保障制度。一是健全政府兜底养老保障制度。加强对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年人实行集中供养,做到愿进全进、应养尽养。二是健全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制度。建立完善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发布及定期更新制度、老年人能力与需求综合评估制度、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制度等制度,落实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高龄津贴等制度。建立健全特殊老年人巡访关爱制度。三是健全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加快完善由长期护理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商业保险组成的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推进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2025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二)优化社区居家服务供给。一是完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在城市、农村分别完善“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区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其中,区市层面,至少建有1所具有医养结合功能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镇(街道)层面,至少建设1处街道和镇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形成“1+N”服务网络;村(社区)层面,2025年底前,实现日间照料服务全覆盖;小区层面,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二是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夯实家庭养老基础地位,鼓励对需要长期照护的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低偿的喘息服务。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2025年底前,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00张以上。三是丰富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逐步完善“15分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鼓励培育一批标准化、连锁化、品牌化的社区养老服务示范机构。四是提升养老服务智慧水平。扩大全市居家养老和便民热线(6012349)知晓度和覆盖率,丰富完善平台功能,实现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精准对接。
(三)提升机构养老发展水平。一是推进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优化拓展现有养老机构服务功能,打造农村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立完善养老机构“四专员”制度,实施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和管理工作。二是优化养老机构床位供给结构。加强护理型床位改造建设,提升养老机构长期照护服务能力。支持认知障碍照护机构建设。三是拓展养老机构普惠型服务供给。实施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有序推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普惠型养老机构。
(四)促进医养康养有机结合。一是优化医养结合网络布局。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深度合作、邻近设置。鼓励镇卫生院与敬老院融合发展,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二是有效提升医养服务能级。做实基层医养签约合作机制,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服务达标全覆盖。支持组建区域医养联合体,推进安宁疗护建设。2022年底前,各区市、开发区分别拥有1处以上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的医疗机构。三是促进康养融合发展。普及社区老年健康教育,完善面向老年人的基本公共卫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预防干预、养生保健、健身休闲、文化娱乐、旅居养老等业态深度融合。
(五)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强化在职人员培训。2024年底前,培训不少于4530名养老护理员、266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2025年底前,实现养老服务人员上岗培训全覆盖。二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鼓励院校设置医养健康及相关专业,推动校企合作,鼓励医养结合机构为院校教师实践和学生实习就业提供岗位。落实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医养结合机构奖补制度。三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开展养老护理员等级评价工作,定期举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出台护理员奖励政策,完善薪酬等激励机制。四是支持医务人员从事医养结合服务。保障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务人员享有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同等的职称评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待遇。
(六)促进养老服务新业态发展。一是统筹养老产业发展布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社会力量逐步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和群众需求,着力构建“基本有保障、普惠能满足、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发展格局。二是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养老+行业”多元融合,创新和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与新业态。推进养老服务业向专业化、产业化、连锁化方向迈进,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行业品牌。三是扩大老年产品供给。加快适老化康复辅具、智能穿戴设备、居家养老监护、无障碍科技产品等智能养老设备以及老年人适用产品的研发和升级换代。持续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
(七)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一是健全综合监管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同配合,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行业监管机制。二是发挥标准规范引领作用。强化养老服务标准宣贯实施,落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三是提高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能力。指导督促养老机构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和常态化应急演练机制。四是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执法。加强对各类养老机构、设施运营秩序的监督检查,加强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开展防范化解养老服务诈骗问题专题整治行动。
(八)加强养老要素支撑。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市本级及荣成市、乳山市要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专项布局规划,落实城镇居住区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要求。二是加强用地保障。各区市、开发区根据本区域养老服务需求,分阶段供应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确定的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鼓励利用商业、办公、工业、仓储存量房屋以及社区用房等举办养老机构。三是加强财税支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留成的福彩公益金55%以上用于支持养老服务发展,落实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四是加强金融信贷支持。鼓励商业银行探索允许营利性养老机构以有偿取得的土地、设施等资产进行抵押融资。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信贷、保险等产品。
各位媒体朋友,关于《威海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有关情况就简要介绍到这里,希望媒体界的朋友们广泛报道、深入宣传,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养老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全社会关注养老服务、关心养老事业、支持养老工作的良好氛围。
谢谢大家!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拓展普惠养老服务供给。一是实施普惠养老专项行动,由政府制定支持性“政策包”,企业提供普惠型“服务包”,推动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二是要引导各类主体提供普惠养老服务,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可持续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原则下的普惠价格形成机制。三是要加大国有经济对普惠养老的支持力度,鼓励国有企业在养老服务领域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点布局,培育发展以普惠养老服务为主责主业、承担公共服务功能的国有企业。按照国家、省有关部署,有序推动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普惠型养老机构。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下一步,大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是我们的重点任务之一。一是要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按照适度集中、分类照护、盘活资源等原则,不断优化布局,提升设施建设、运营和照护能力。二是优化拓展现有养老机构服务功能,推动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作为农村养老的核心阵地,升级成为农村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特困人员供养、失能老年人托养、居家上门、对下指导等服务。三是鼓励以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为依托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鼓励专业服务组织连锁托管运营,打造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四是按照“一村一策”原则,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助餐服务体系建设。根据村情和村民需求,适时建设农村老年食堂或助餐点,健全城乡助餐配餐长效机制,推广“信用体系+志愿服务+暖心食堂”“邻里互助点+幸福餐桌”等模式,完善助餐配餐服务,不断满足农村老年人用餐服务需求。今年也将制定出台农村老年餐桌管理办法,实施“星级暖心食堂”创建工作,加快建立区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长效管理保障机制,稳步提升农村老年餐桌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
近年来,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市把“智慧养老”作为优化提升养老服务的新引擎和新动能,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整体统筹规划,高站位推进,大力推广“互联网+”“物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智慧化水平。一是扩大全市居家养老和便民热线(6012349)知晓度和覆盖率,丰富完善平台功能,加强大数据采集、分析和运用,以社区为平台、需求为指引、居家为终端,实现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精准对接,促进资源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二是大力发展云智慧养老项目。积极搭建集智慧助餐、智慧出行、智慧走失找寻、SOS紧急救助、智能居家体验、可视化综合监管、智慧消防监测等多场景于一体的云智慧养老网络,改造传统养老服务业态,加快智慧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应用,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精准对接,形成本土化、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养老发展模式。三是鼓励互联网养老服务企业创新服务模式,为老年人定制各类活动场景的健康监测系统,利用大数据为老年人的居家出行、健康管理和应急处置提供便利。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
家庭养老床位是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指导思想下产生的创新举措,在各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目前我们已经在4个区市启动了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试点工作,在必要的适老化改造和智能化设备安装的基础上,设置家庭养老床位,纳入养老机构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护,并根据需求提供紧急援助、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与床位相配套的照顾服务。抓紧研究制定家庭养老床位管理办法,规范管理和服务,2025年底前,全市将建成500张以上家庭养老床位。
同时,积极探索专业养老服务机构连片连锁托管街道和镇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家庭养老床位”等一体化运营模式,打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长效发展机制。积极探索“时间银行”项目,打造社区、养老服务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慈善公益资源联动机制,鼓励居民参与养老志愿服务。积极探索“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新模式等。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