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发布人: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局长 周华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张辉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主任 徐发荣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 王大伟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市政府印发了《威海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今天,我们邀请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周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张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徐发荣,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王大伟,向大家解读《威海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省媒体、网站驻威新闻单位,市直新闻媒体,威海发布等。
首先,请周华局长介绍《威海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有关情况。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威海农业农村工作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市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利完成“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202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54.7亿元,年均增长2.7%;现代果园发展到33万亩,技术水平和发展质量全国领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万元,比2015年末年均增长7.4%;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集体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庄占比达到100%。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主要农作物、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6%,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9.8%。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81家,建设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42处,实现涉农镇(街)全覆盖。农业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省级知名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6个、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37个。生态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化肥施用量减幅达13.8%、农药使用量降幅达13.7%。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我市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不断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争当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省排头兵的全面起势期。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及《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制定了《威海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此次新闻发布会的安排,下面由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编制过程
2020年8月,根据市政府关于“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安排部署,市农业农村局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将原有畜牧、农机、高标准农田专项发展规划全部整合纳入《威海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编制过程包括前期调研、工作筹备、规划起草和规划印发四个阶段。编制小组先后到省外3个先进地区学习调研,同时深入8个区市、30多个镇街,实地走访农业农村部门、新型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进行座谈交流,全面摸清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及“十四五”发展思路,为《规划》编制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9月,我们成立了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起草工作小组,省科研院所、高校农业农村领域著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论证委员会,全面启动《规划》起草工作。期间,开展了6次编制座谈会议、4次初稿讨论会议、8次征求意见,并与国家、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专项规划进行有效衔接,形成《规划》草案。2021年11月,《规划》通过了专家咨询论证会议论证,形成定稿。近期,完成了31个市直有关单位的会签和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查,以市政府文件印发实施。
二、主要内容
《规划》主要分为四部分:总体思路、空间布局与产业规划、重点任务、保障措施。
(一)总体思路。《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威海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137”总体思路,即:一个引领:以建设精致化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为引领;三个定位:一是精致农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二是精美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三是精细乡村治理走在全省前列;七项任务:供给安全、精致农业、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乡村建设、农村改革、巩固脱贫。到“十四五”末,粮食、肉蛋奶总产量分别稳定在70万吨、42万吨,规模以上农业经营主体达到780家,建设省级美丽乡村203个,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800元,争创1-2个现代农业强县,农业高质高效实现新突破,乡村宜居宜业营造新气象,农民富裕富足谱写新篇章,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二)空间布局和产业规划。根据全市农业资源地域分布规律,《规划》明确了“二带三区”的空间布局,即:农旅融合发展带、现代果业集聚带、精致农业示范区、精美乡村示范区和精细乡村治理示范区。实施“20+N”精致农业发展计划,推进粮油提质增效,做精做优特色产业,发展现代生态畜牧和培育特色产业小镇。
(三)重点任务。
《规划》明确了稳步提升农业生产能力、聚力发展现代精致农业、积极促进绿色生态发展等七大重点任务,包括28个小项、7个专栏、36个项目。
一是稳步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围绕“保障供给、助农增收”原则,坚持数量质量并重,稳定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增加供给总量,优化供给结构,拓展供给来源,提高供给质量,保障供给安全。二是聚力发展现代精致农业。依托乡村优势资源,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完善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构建精致农业载体平台、深化农业对外经济合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树立威海精致农业新标杆。三是积极促进绿色生态发展。坚持推行绿色生态农业,推进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四是持续加快科技创新驱动。聚焦产业升级和人才培育,完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五是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加快精美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高乡村善治水平,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六是全面深化农村系统改革。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乡村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七是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和加强党建引领、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持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监管推动领导体制、工作体系、政策举措等平稳转型。
(四)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强化政策扶持。落实好我市支持乡村振兴激励政策,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三是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资现代农业,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四是加强督导评价。会同有关部门强化配套措施,组织各区市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谢谢大家!
谢谢记者的提问。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规划”中就稳定粮食供给能力进行了重点安排,“十四五”期间,我市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围绕稳面积、稳政策、提单产,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压实两个责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一个是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持续强化粮食生产稳定度考核,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区市、镇街,压实各级重农抓粮的责任。另一个是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落实好“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要求,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进一步巩固撂荒地有效利用成果,建立遏制耕地撂荒的长效机制,确保已经复耕复种的撂荒地不再撂荒。
二、落实两大政策,调动种粮积极性。一是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等各项稳粮扶持政策,提高种粮收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落实农业保险政策,在文登、荣成、乳山3个产粮大县推进实施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鼓励其他区市逐步探索开展,让农业保险惠及更多农户,切实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三、抓好两个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一是抓好7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管护,加强动态监测,落实管护责任,防止粮食生产功能区功能异化。二是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好新建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的要求,全面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到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要提高到75%。
四、提升两个水平,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提升粮食单产水平,加大高产、优质、高效粮食新品种引进推广和试验示范力度,推广绿色、高产、高效粮经轮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同时,落实好设施减损、技术减损、防灾减损等措施,实现减损增粮。二是提升粮食规模化经营水平,加快培育壮大种粮大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粮食规模经营主体,推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种粮保险”模式,推行耕种管收全程社会化服务,确保到2025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万吨。
谢谢记者的提问。“十四五”时期是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的五年过渡期,过渡期内我们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坚持和加强党建引领的前提下,重点在三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上下功夫。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严重困难户,要切实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建立健全以基层干部排查为基础,农户自主申请、部门筛查预警、信访信息处置相结合的监测预警机制,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困难群众做到即时发现,即时纳入监测帮扶范围。对监测帮扶对象,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是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上下功夫。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推动社会保障政策与扶贫政策相衔接,加大协同保障力度,完善政策兜底保障。针对符合条件的特殊群体,统筹落实好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降低特殊群体的返贫风险;建立困难人口健康跟踪机制,把健康医疗作为工作重点,持续完善多重医疗保障机制,切实减轻低收入群体就医负担,降低返贫风险。在农村生活、交通、水利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方面,广泛采用以工代赈方式吸收低收入人群就业。
三是在扶贫项目资产监管上下功夫。对“十三五”期间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扶贫资产,要分门别类摸清底数。对公益类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继续发挥作用。对经营性资产要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对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行。同时,扎实开展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加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谢谢记者的提问。2021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威海市支持乡村振兴十条激励政策》《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精致农业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从市级层面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政策扶持,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向精致化方向发展。“十四五”期间,我市以文登区和乳山市为主体向周边荣成市、临港区辐射,围绕苹果、西洋参、牡蛎等20个优势特色产业,打造精致农业示范区,形成具有威海特色“四化一高”精致农业发展新格局,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按照“六个一”标准,加大20个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力度,围绕产业发展短板,将从事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经营主体链接成紧密关联、有效衔接、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优化产业上中下游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典型。
二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市域整体品牌为龙头、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公用品牌为支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打造“1+20+N”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三品一标”认证等手段,创建知名品牌,拓宽推广渠道,提升品牌价值。到“十四五”末,市级以上农产品区域知名品牌达到169个。
三是构建精致农业载体平台。整合区域农业优势资源,以项目为依托,形成特色鲜明、要素齐备、带动有力的精致农业引领区。创建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及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推动产城融合、产村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等项目,以点带面,加速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到“十四五”末,争创2—3处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四是深化农业对外经济合作。加强与日韩精致农业、对外投资贸易、产品出口等方面全方位深度合作,推进中欧、中日韩农产品标准互通、相互认证,积极组织农产品出口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要展会,开创农业对外开放合作新局面。
谢谢记者的提问。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规划》对“十四五”期间加快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制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围绕提高乡村规划编制科学性,推进乡村建设精美化、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乡村治理精细化,重点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科学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村庄规划,明确村庄定位、主导产业、风貌特色,提出近远期发展目标,实现农业农村一体化设计。
二是持续推进精美乡村建设。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制定并出台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持续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畜禽粪污治理等工作。加快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和最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精致农家·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提升村居整体面貌。到“十四五”末,省级美丽乡村发展到203个,省级清洁村庄覆盖率达到50%以上,生活污水治理村庄覆盖率达到55%。
三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投入机制,引导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逐步实现村级事务网上运行。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动文明实践活动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促进乡村移风易俗,形成乡风文明长效机制。
四是全面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总结推广我市“信用+”乡村治理经验做法,规范农村信用评价体系的赋分标准和运行机制,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农村精细治理水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