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一级调研员 宋华东
市教育局副局长 于明伟
市科技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姜新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孟艳玲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市政府印发了《威海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威政发〔2022〕6号)。今天,我们邀请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一级调研员宋华东同志,市教育局副局长于明伟同志,市科技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姜新同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孟艳玲同志,向大家介绍《威海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省媒体、网站驻威新闻单位,市直新闻媒体,威海发布等。
下面,请宋华东主席介绍《威海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有关情况。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5月13日,市政府印发了《威海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威政发〔2022〕6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下面,由我向大家简要介绍《实施方案》有关情况。
一、起草背景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发展阶段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十三五”时期,我市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四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扎实推进,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信息化等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加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在2020年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中,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2.1%,比2015年的7.2%提高了4.9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5位,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时期预测发展目标。公民科学素质的大幅提升为我市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为厚植创新驱动沃土,夯实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公民科学素质基础,市科协按照国家、省有关法规和文件规定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到2025年,威海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7%。
二、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依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山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制定本方案,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和区域化合作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积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推动实施“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发展战略提供基础支撑。
《实施方案》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实施5项提升行动,4项重点工程,具体内容为:
(一)5项提升行动
1.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奠定人才基础。
2.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3.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服务“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
4.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5.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的认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科学执政理念,增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4项重点工程
1.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科普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科技设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
2.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能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建设信息化全媒体传播网络,服务数字社会建设。
3.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的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均衡化、广覆盖。
4.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健全科普协调联动机制,着力提升基层科普工作能力。
《实施方案》有以下四个特点:
1.对标对表上级文件精神。《实施方案》注重文件的政治性、方向性、严肃性,严格遵循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山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主要精神和内容,逐条对照提出贯彻落实举措,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在工作目标上,我们以“争当全省排头兵”的勇气干劲,明确地提出“到2025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7%”。
2.突出科学精神引领。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坚持协同推进,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加强交流与合作,坚定创新自信,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3.注重联系威海实际。坚持从我市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和目标任务。比如,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中,将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科普研学游等系列活动,激发和保护学生好奇心。在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中,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队伍培育,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中,提出开展“威海工匠”选树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中,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开展智能手机应用培训,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中,提出开展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着力提高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在科普信息化建设方面,推进科普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加强“威海科普”宣传,不断提高社会知晓率。
4.职责清晰任务明确。《实施方案》对各事项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责任分工,要求各相关单位和部门主动担当、压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执行到位。
因时间关系,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谢谢记者的提问。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科学素质”名词的来源:“科学素质”是由美国教育改革家J.B.科南特于1952年首次提出的。70年来,“科学素质”议题经历了从教育到政策的发展,国际上对科学素质内涵的理解不断丰富和完善。在我国,“科学素质”又被称为“科学素养”,在实际工作中常将二者视为同义词。
其次给大家介绍一下公民科学素质的内涵: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再介绍一下公民科学素质指标:公民科学素质指标是反映群体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水平的指标,由知识和能力2个层面6个维度构成:知识层面涵盖内容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认知性知识3个维度;能力层面包括日常生活、参与科学和科学决策3个维度。
公民科学素质指标是检测创新型国家科技人力资源基础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基础指标。
最后介绍一下公民科学素质的测评:用公民科学素质指标来衡量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
公民科学素质指标数据是通过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获得的。调查采取实地面访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我国(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18-69岁公民。调查内容为“公民对科学的理解程度”、“公民的科技信息来源”、“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3方面内容。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好,因时间关系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感谢对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的关注。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是改革背景下科技界与教育界融合发展、协同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举措。
一是提升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水平。加强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引导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实施普通高中与高等学校联合育人计划,探索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培养模式。办好中小学生科技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节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高校科学营、科学调查体验等实践活动,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搭建成长平台。
二是加大科技教育教师培训力度。通过“国培计划”“科技教育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培训”等,组织开展科学类学科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科学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依托威海智慧教育云平台和国家、山东省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提供体系化配套课程资源,为科技教育教师提供专业支持。
三是利用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助推“双减”。与科协一起持续推进“青少年科普报告百校行、希望行”等活动。鼓励中小学以“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热爱教育事业、科普经验丰富的科学家、科技人才、科普工作者等担任科技辅导员;中小学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学生到科技馆、科研院所、高校实验室等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研学活动。组织区市教育主管部门遴选一批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入校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助推“双减”落地。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谢谢提问。为了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的能力,打造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威海科学素质纲要提出,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科普服务乡村振兴有以下方面的思考。
第一,倡树科学理性的思想观念。重点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内容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普及科学常识、防灾避险等知识,进行科普宣传教育,传播科学的生产生活理念。
第二,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强化乡村本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举办面向农民的技能培训、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力度,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期间培训高素质农民5000名以上。依托农广校等平台,突出对家庭农场(林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农技协领办人、龙头企业骨干、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头人等培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开展农村妇女线上线下科学素质培训,提升农村妇女的科学致富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专业社会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建好用好科技小院、星创天地、农科驿站、专家大院、院(校)地共建基地。发挥好农业科技特派员指导作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科技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继续实施科普惠民兴村行动,组织动员有关专家、科技志愿者等举办科普讲座、报告和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农业新技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落地应用。
谢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全市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一是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结合科研任务加强科普工作,将科普工作纳入相关科技创新基地考核,推动在青年科技奖等奖项评定中列入科普工作指标。探索“产业+科普”模式,推动科普展教、科普旅游、科普动漫等科普产业发展,打造科普品牌。推动将科普工作实绩作为科技人员职称评聘的重要参考,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有效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
二是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加强与大众传媒、科创联盟、专业科普组织合作联动,及时宣传普及重大科技成果。推动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建设。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推动国家及省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支持和指导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科学共同体等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开发科普资源,逐步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
三是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发挥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作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开展威海市青年科技奖、威海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等评选表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守社会责任,自立自强,建功立业,成为践行科学家精神的表率。增强科技人员科普能力,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
下一步,将充分发挥我市科技资源优势,鼓励、引导、支持更多的创新主体(包括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依托重大的科研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等载体,建设开放的科普供给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也积极申报威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开发丰富多样的互动体验性强的科普内容,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多元化的科技需求。结合我市实际,支持有条件的科普教育基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研发领域开发科普展项,不断推动我市丰富的科技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促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翼齐飞。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