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13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单宝臣

               市气象局办公室主任 宋华丽

               市气象局业务科技科三级主任科员 孙圣杰

15:02:24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我市印发了《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今天,我们邀请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单宝臣同志,市气象局办公室主任宋华丽同志,市气象局业务科技科三级主任科员孙圣杰同志,向大家介绍《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省媒体、网站驻威新闻单位,市直新闻媒体,威海发布等。

首先,请单宝臣副局长介绍《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有关情况。


15:03:47 单宝臣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按照此次新闻发布会安排,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威政发〔2022〕21号,以下简称《意见》)的相关情况。

15:05:38 单宝臣

一、《意见》的制定背景和过程

为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 年)》(国发〔2022〕11 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鲁政发〔2022〕13号),推进我市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我市结合实际起草了《意见》,先后征求了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并通过了市司法局合法性审查。《意见》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后,于12月1日以市政府文件印发执行。

15:06:18 单宝臣

二、《意见》的主要内容

《意见》分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三大部分。

在总体要求上:《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视察威海时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突出威海特色,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不断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提供有力保障

《意见》提出了2025年、2035年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25年,气象监测、预报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市自动气象观测站覆盖所有镇、街道,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5%,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准确率达到90%,气象预警信息实现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全覆盖,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进一步夯实,气象综合实力保持省内先进水平。到2035年,全面建成满足需求、特色鲜明、人民满意、保障有力、技术先进、更有活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和综合实力走在全省前列。

在主要任务上:《意见》在落实好上级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从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提升气象服务威海高质量发展能力、增强气象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能力四方面提出了16项具体要求。

15:07:58 单宝臣

(一)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包括四大系统:

建设精密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统筹优化和健全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形成“陆海空天”融合互补、点线面结合、布局科学的现代综合气象观测网。发展温室气体观测,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成效科学评估提供支撑。鼓励和规范社会气象观测活动。

构建精准气象预报系统。预报服务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部地区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强化智能网格预报技术研发和应用,空间分辨率达到公里级、重点区域达到百米级,时间分辨率达到逐小时、重点区域达到分钟级。

发展精细气象服务系统。发展基于场景、基于影响的气象服务技术,构建气象服务大数据、智能化产品制作和融媒体发布平台。强化海上大风预报服务能力,逐步提升海上分区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

完善气象信息支撑系统。推进气象深度融入“数字威海”建设。推进跨部门气象相关数据共享共用,依法依规开展气象数据共享服务与安全管理。建设高速气象通信网络,提升气象数据传输效率。

15:09:04 单宝臣

(二)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包括一个体系、三个能力:

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联动机制,加强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建设,形成各类媒体气象信息全息接入的发布传播机制。

增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次生衍生灾害的风险预报预警能力。

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御能力。加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发展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

提高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升作业指挥水平;推进各类数据分析、数值模式等技术的应用,提升作业能力;优化作业站网布局,升级改造装备,加强作业安全管理。

15:12:20 单宝臣

(三)提升气象服务威海高质量发展能力,包括五个行动:

实施“乡村振兴”气象保障行动。建立粮食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长势、农业气象灾害遥感监测业务技术与产品体系。提升乡村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服务。发展“农业气象+保险”服务,优化农业气象信息服务渠道。

实施“海洋强市”气象保障行动。以海上生产需求为牵引,实施更加精细化的海上分区预报。升级改造“国家级石岛海洋气象广播电台”。建立现代海洋气象服务体系,打造港口、海上安全、海洋牧场、海洋生态等海洋气象服务特色领域,保障向海发展、陆海统筹。

实施“智慧城市”气象保障行动。健全城市智能气象观测体系.发展基于影响的城市气象灾害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推进数字气象融入“城市大脑”,加强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

实施生态旅游气象保障行动。做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和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工作。加强海岸带、山地、森林和植被气象卫星遥感动态监测,提升森林防灭火、突发环境事件等生态安全气象风险预警能力,助力“无废城市”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区市、开发区打造气象公园、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气候宜居城市等气候生态品牌。

实施“气象+”赋能行动。重点开展区域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用航空、陆海联运等精细化气象服务,保障交通安全。做好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调度精细化气象服务。


15:13:22 单宝臣

(四)增强气象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能力,包括三方面:

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发展海雾和海上强对流预报预警技术。持续推进暴雨、海雾、大风、冷流降雪等灾害性天气生消机理研究,提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报能力。

优化气象人才发展环境。建立气象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关键核心技术联合公关、“揭榜挂帅”等机制,推动气象重点领域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

强化气象人才培养。将高层次气象人才纳入我市人才工程。搭建市级创新团队项目平台,激励气象人才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气象人才队伍。

在保障措施上,《意见》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法治保障、落实财政保障三项措施。

15:13:54 单宝臣

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媒体的宣传引导,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多年来对气象工作的关心支持。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全力推动威海气象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服务保障威海“走在前、开新局”。因时间关系,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15:14:30 主持人

感谢单宝臣副局长的发布。接下来,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举手示意,通报所在新闻单位名称。

15:14:55 记者

为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市气象局做了哪些工作?

15:17:49 宋华丽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近年来,市气象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山东省气象局党组的决策部署,聚焦能力提升、加强科技创新、强化服务保障,扎实推进气象业务体系、气象服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治理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暴雨、强对流、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明显提升,暴雨预警提前量13小时,大风预警提前量24小时,灾害性大风预报准确率连续三年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开展渔区分区分时段精细化预报,取得较好成效。建有区域自动站、船载站、浮标站、海洋牧场站等各类气象观测站120多个,为海洋气象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石岛海洋气象广播电台纳入全省海洋气象服务“一基地、两中心、一电台”的建设布局,是中国气象局海洋服务保障工程重点支持项目。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气象服务及时主动、保障到位。规范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缓解旱情、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增加水库蓄水等作出积极贡献,积极学习宣传贯彻今年新出台的《山东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汛期气象服务突出关口前移,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叫应”机制,切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利用短信、政务钉钉等多种载体,采取“自己发、部门转、媒体播”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播气象信息,形成气象预警单点触发、全社会多链条响应的防灾减灾合力。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近5年,承担厅局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1项,发表科技论文104篇,获多项软件著作权和专利权。在全国、全省气象部门职业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两次获全省团体第一,两名预报员代表省局参加全国竞赛获团体第一,1名同志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创新工作多次获评全省气象部门优秀创新工作成果,气象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估位居全省前列。


15:18:10 记者

请问在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中,我市将怎样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15:21:35 孙圣杰

感谢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具体而言,我市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包括一个体系、三个能力,分别是:

一是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整合优化资源,推进融合发展,实现“一专多能”。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联动机制,及时修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强化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健全政府主导的气象信息社会再传播机制,加强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建设,实现各类媒体气象信息全接入。

二是增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高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城市内涝、森林火灾等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开展分灾种、分区域、智能化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完善分部门管理、上下贯通、区域协同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畅通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传播的“绿色通道”。

三是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御能力。加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发展气象灾害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对城市规划、国家重点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配合做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强化气象科普供给能力,增强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水平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是提高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加快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云水资源开发,开展常态化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雪)作业。建设现代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中心,提升作业指挥水平,推进地面、卫星等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智能网格预报等技术应用,提升作业条件识别预报、决策指挥、效果评估等业务能力。优化火箭、烟炉等地面作业站点布局,建设标准化固定作业点,推动作业装备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


15:21:52 记者

《意见》在“提升气象服务威海高质量发展能力”方面提出了五个行动,请问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15:23:33 宋华丽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气象工作作为经济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要素,更是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力量。随着气象体制机制改革走向纵深,气象服务不再只是提醒阴晴冷暖,而是利用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广大公众、各行各业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服务。我局高度重视《意见》的出台和实施,一个落脚点就是以《意见》为契机,不断解决威海气象现代化发展中的短板问题、提高气象服务威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要继续主动融入威海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十大优势产业链,加强自身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水平。比如:围绕海洋牧场等威海优势产业,加强专项服务产品研究,提高秋冬季寒潮、大风、暴雪等灾害性天气气象服务保障水平,助力海洋强市建设。围绕粮食生产,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应用,推动气象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将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降到最低,等等。

15:23:53 主持人

提问环节就到这,如果还有问题请会后联系市气象局办公室进行采访,电话:5317700。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