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0:50

威海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2020-2022)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市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 宋光

              市检察院专职检委会委员 连业文

              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苏卫军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 张峰

14:31:24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市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宋光同志,市检察院专职检委会委员连业文同志,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苏卫军同志,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峰同志向大家介绍《威海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2020-2022)》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省媒体、网站驻威新闻单位,市直新闻媒体,威海发布等。

首先,请宋光副院长介绍《威海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2020-2022)》有关情况。

14:32:10 宋光

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近年来,威海法院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威海要向精致城市发展”殷切嘱托,深化环资审判改革机制,创新构建“专业、预防、修复、共治”四位一体生态司法保护新模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努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和服务。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市法院2020-2022年环资审判白皮书,并由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下近年来全市法院环资审判工作相关情况。

近三年来,威海两级法院审结环境资源案件730件,其中,民事案件566件,刑事案件42件,行政案件122件。涉环境类案件141件,其中,刑事案件12件,主要涉及走私废物罪、非法狩猎罪、失火罪、投放危险品罪等;行政案件122件,其中最多的是因划定自然资源保护区而引发的禁养补偿案件。涉资源类案件589件,其中,刑事案件30件,主要涉及非法捕捞水产品罪、非法采矿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等,共判处91人次,并判决采用增殖放流鱼苗的方式修复被其破坏的海洋渔业资源或者赔偿生态修复费用880余万元;民事案件558件,主要涉及土地承包、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分配等。

14:35:00 宋光

一、坚持集约集成,构建生态司法保护“专业”新体系

一是案件到位,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2020年初探索环境资源民事、行政案件“二合一”归口审理,2022年全面推行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集中审理模式,构建起生态司法保护专业化组织体系。目前,全市法院案件到位率69.4%,中院92.86%,均位于全省前列,其中受理刑事案件13件,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集中审理改革成效明显。二是人员到位,以专门化审判团队提升环资审判专业化水平。威海法院科学调配环境资源审判法官20人,中院配备覆盖刑事、民事、行政的3名法官,成立“3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办案团队,基层法院采取固定1名刑事法官与环资审判部门共组合议庭方式审理案件,确保生态司法保护工作有效有序开展。三是机构到位,以强有力组织保障打造环资审判新品牌。中院积极协调市编办加挂环境资源审判庭牌子,全面推开刑事、民事、行政案件集中审理。目前中院行政庭、环翠法院行政庭以及乳山法院行政庭均加挂环境资源审判庭。威海法院同时立足区域生态环境特点,以景区、海域等生态功能区为单位,以基层人民法庭为依托,在昆嵛山、好运角、天鹅湖、滨海新区等重点生态区域,设立4个环境资源审判巡回法庭,广泛开展巡回审判、环保宣传等活动,推动实现生态司法保护“零距离”。

14:36:29 宋光

二、坚持系统保护,打造生态司法保护“预防”新链条

秉持预防性生态司法理念,贯彻“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原则,打造“裁判引领-多元化解-源头预防”的延伸式司法保护链,用最严密法治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一是用严格司法彰显规则导向。牢牢守住法律底线和生态红线,依法严惩非法捕捞、采砂、毁林等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探索构建全链条追责、赔偿从高推定、损失整体性认定等裁判规则,审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730件,判决赔偿金1000余万元,有效增强司法裁判的惩戒、震慑、预防效果。二是用多元化解丰富防范方式。主动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纠纷调解委员会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对接,邀请8名专业调解员入驻法院,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诉前调解成功各类纠纷396件,调解成功率56%,努力把生态环境损害防范在源头或控制在最小范围。三是用普法宣教凝聚社会共识。依托普法宣教向源头预防延伸,构建“节点+常态”生态司法普法宣教机制,在“世界环境日”等特殊节点集中通报工作情况6次、发布典型案例20个,开展普法“六进”等活动50件次,让生态绿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14:39:17 宋光

三、坚持和谐共生,探索生态司法保护“恢复”新路径

秉持恢复性生态司法理念,立足威海依山傍海地域特点,探索构建“海山+N”的恢复性司法机制,努力打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后一公里”。一是“傍海”增殖放流。聚焦威海千里海岸线,积极参与“蓝色海湾”修复行动,针对非法捕捞水产品等破坏海洋环境行为,推行增殖放流生态修复方式,对不适合本地海域的品种及时协调变更,增殖放流各类鱼苗3000余万尾,促进改善海域生态环境。二是“依山”补植复绿。聚焦威海苍翠连绵的群山,针对引发火灾烧毁林地等破坏山林生态环境行为,推行补植复绿生态修复方式,对无法原地进行修复的实现异地补植,实时组织开展“回头看”,累计补植各类苗木2000余株,成活率达90%以上,让“补植”真正实现青山“复绿”。三是“N式”多样修复。坚持因地制宜、因案施策,对经济赔偿能力不足的,采取从事环保劳动进行“劳务代偿”;对于无法直接修复的,采取更具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方式“替代性修复”;对一次性修复存有困难的,采取“分期付款”方式减轻修复压力,灵活运用多样方式促进生态环境有效修复。

14:41:27 宋光

四、坚持联袂偕行,形成生态司法保护“共治”新格局

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形成生态司法保护的社会共治体系。一是完善联动会商机制。建立环境资源审判联席会议制度,与检察、公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协调联动,积极参与《威海市海岸带保护条例》等地方生态立法,强化工作联动、隐患联排、纠纷联处,推动同级部门左右联动,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保护合力。二是精准服务企业主体。建立跨级别、跨辖区“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机制,与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下发《关于建立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的通知》,定期联合举办“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活动,“面对面”帮助企业解决各类环保法律问题。三是充分保障公众参与。落实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原则,选聘7名具有专业知识或从业背景的人员担任人民陪审员,陪审率为100%,其中实行七人合议制审理公益诉讼案件10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公众等旁听庭审500人次,依法保障公众对生态司法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下一步,威海法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化精准服务,统筹发挥刑事、民事和行政司法职能,不断深化“专业、预防、修复、共治”四位一体生态司法保护体系建设,努力在全省生态保护中争当排头兵、在高质量发展中争做先行者、为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贡献出司法力量。

14:42:03 主持人

感谢宋光副院长的介绍。接下来,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举手示意,通报所在新闻单位名称。

14:42:31 记者

环资审判白皮书详细介绍了威海法院2020-2022年环境资源审判的主要工作情况,下一步全市法院关于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主要方向、措施是什么?

14:45:17 宋光

非常感谢媒体朋友们的提问。下步,全市法院将立足环资审判职能,从四方面高起点、高站位全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一是能动司法,进一步守护绿水青山。全市两级法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建设目标,不断开创生态司法保护新模式,强化环境资源司法审判职能作用,更好服务保障更加美丽、更加宜居、更加令人向往的威海现代化建设,为绿水青山成为美丽威海靓丽底色不断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二是紧扣大局,进一步提升环境司法贡献度。为企业绿色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聚焦建设更加绿色低碳的美丽威海,提升环境违法成本,支持绿色技术创新,保障重点流域区域治理,服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开展碳排放、碳交易法律问题专项调研,促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温室气体减排。依法惩处侵害群众环境权益行为,强化环境司法群众参与,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贯彻落实民法典绿色原则,强化对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的司法指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引导人民群众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三是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环境司法现代化。持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推进环境资源审判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发展,优化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创新完善裁判规则和方式,健全完善裁判结果执行机制,进一步提升环境司法效能。充分发挥审判管理信息平台大数据统计、分析、研判等功能,不断提升环境资源审判信息化水平。强化完善司法执法职责衔接,让环境司法成为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环境治理互动平台,以司法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主动延伸司法职能,积极参与生态纠纷诉源治理,坚持实质性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做实法治,促进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四是建强队伍,进一步锻造环境司法硬功夫。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以环境司法专门化为抓手,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最严法治、系统保护等新时代环境司法理念,在组织机构建设、司法机制创新的同时,根据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和环境资源案件特点,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建设,统筹发挥刑事、民事、行政审判职能,综合运用各种诉讼制度和责任形式,提升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水平。加大培训力度,健全人才培养和储备规划,着力培养既精通环境法专业领域又熟悉相关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科学知识的专家型法官队伍。实施精品审判战略,打造更多环境资源审判精品案例,引领环境司法发展,讲好威海环境司法故事,为完善环境法治贡献更多威海智慧。

14:46:03 记者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环境资源保护领域具有哪些职责,开展了哪些工作?

14:48:36 连业文

近年来,威海检察机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合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依法履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以及法律监督职能,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环境资源刑事犯罪,并通过综合运用两法衔接、公益诉讼、司法协作、普法教育等手段,构建了集“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于一体的生态保护威海模式,有力推动环境污染、林地破坏、非法捕捞、滩涂破坏、监管乏力等涉环境领域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取得良好效果。

一是开展专业化法律监督,推进生态环境执法司法协作。整合全市办案力量,组建生态环境领域办案团队和办案组,充分发挥“捕、诉、监、防”一体化办案职能,开展专项监督活动。加强“两法衔接”,与生态环境、海警等单位对接协作,会签《海洋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领域协作配合意见》《检警协作配合意见》等文件,建立线索移送、信息共享、提前介入、研判共商等机制。

二是推进恢复性司法实践,创新损害修复模式。建立认调认赔、诉前磋商工作机制,将认罪认罚、公益修复与强制措施适用、轻缓量刑建议、依法不起诉等司法措施有机衔接、融合运用,引导侵害人在诉前主动通过养鱼治污、增殖放流、补植复绿等方式修复受损生态,并积极探索创新海草种植、劳务代偿等替代性修复措施修复生态。建立“公益诉讼专项账户”,进一步规范修复保证金、损害赔偿金收支管理。

三是着眼社会化综合治理,健全公益修复保护格局。整合公益诉讼“随手拍”新媒体端口、升级建设12309绿色低碳公益诉讼举报中心,广泛征集生态环境违法犯罪线索。围绕占地毁林、滩涂破坏等治理难题,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履职,以“我管”促“都管”。建设大天鹅保护区公益诉讼实践基地、里口山公益诉讼教育实践基地、昆嵛山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站倡导“谁侵害公益谁买单”理念,凝聚全民保护共识。

14:49:30 记者

请介绍一下公安机关保护生态环境资源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14:52:16 苏卫军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公安机关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情况。

一是强化机制创新,建立生态警长机制实施生态警务。加强系统设计。研究出台《关于全市公安机关建立“生态警长”机制全面实施“生态警务”的意见》,明确市、县公安机关和公安派出所“一把手”担任本辖区“生态警长”,搭建起生态警务“四梁八柱”。深化部门协同。依托“河长湖长+检察长+警长”“林长+检察长+警长”等联动工作机制,有效凝聚工作合力。打造亮点品牌。立足区位特点,在全省率先推行“海岸生态警务”,创新打造“联动式”共建、“融合式”共管、“多元式”共治的海岸生态警务品牌,经验做法得到省领导的批示肯定,并被多家媒体报道推广。

二是强化侦查打击,严打破坏生态环境资源违法犯罪。强化情报导侦。依托“省市县所一体化”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力量,深入摸排违法犯罪线索。强化专项引领。组织开展“昆仑”等专项行动,严打破坏生态环境资源违法犯罪。2021年以来,全市共立案侦办相关犯罪案件5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0名,涉案价值8000余万元。强化数据赋能。打造食药环侦森研判中心,强化行业领域基础数据收集和研判应用,研究搭建类案犯罪模型,提高风险预警、线索落地、精准打击能力。

三是强化源头治理,坚决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柴油货车污染源头管控。加强路面管控,加大对重型柴油车闯禁行、冒黑烟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2022年以来,共查处相关违法行为51起。严格渣土车辆通行秩序管理。市区划分24小时禁行区域,严格通行证审批。依法严查渣土车不按规定时间和路线行使、遗撒飘洒等违法行为。2022年以来,共查处相关违法行为2400余起。严格烟花爆竹禁放管控。积极履行禁放办职责,全力做好禁放管控工作。2022年,全市共出动警力4.2万余人次,处罚违规燃放烟花爆竹案件11起,处罚13人,罚款6500元。

14:52:52 记者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就是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威海市生态环保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2022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哪些新的成绩?

14:56:25 张峰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及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六五环境日即将到来之际,借此机会,再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十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决策部署。

2022年也是我市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史上实现历史性新突破的一年,好事连连、喜事不断、硕果累累。国家层面,好运角旅游度假区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市共2个国家级,另一个是华夏城)。省级层面,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PM2.5浓度为21µg/m3、同比改善12.5%,绝对值和改善率均居全省第一位,在全省唯一连续两年稳定达到世卫组织空气质量过渡时期第二阶段目标(25µg/m3);PM10浓度为36µg/m3、同比改善16.3%,在全省唯一达到国家一级标准(40µg/m3)、实现历史性新突破;优良天数比例为91.2%、全省最高;综合指数、PM2.5、PM10浓度均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重点河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100%,连续4年保持全省最优。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承办全省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暨“无废城市”建设现场观摩会并作典型发言,获国家奖励资金1000万元。荣成市获评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强县、省“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县。乳山市滨海新区、文登区界石镇被命名为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市共3个省级,另一个是南海新区)。乳山经济开发区、南海新区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数量全省第一。生态质量指数全省最优。

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主动融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在“人努力”上下更大功夫,开展解决生态环境治本问题八大专项行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联动机制,加强与公安、法院、检察院联勤联动,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发展绿色化上走在前列,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共同富裕先行区,为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争当强省建设排头兵增光添彩!

14:56:46 主持人

提问环节就到这,如果还有问题请会后联系市法院采访,电话:5289956。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