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9:53

威海2023年以来气候概况和气象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单宝臣

                市气象局业务科技科科长 崔宜少

                市气象局业务科技科副科长 周艺

09:00:28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单宝臣同志,市气象局业务科技科科长崔宜少同志,市气象局业务科技科副科长周艺同志,向大家介绍威海2023年以来气候概况和气象高质量发展情况等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上级媒体、网站驻威新闻机构,威海市新闻媒体,威海发布等。

首先,请单宝臣副局长介绍威海2023年以来气候水文概况和气象高质量发展等有关情况。

09:01:25 单宝臣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市气象局对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气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近年来,市气象局加强与有关部门合作联动,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发布等相关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下面,由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有关情况。

09:02:21 单宝臣

一、气候情况

(一)2023年天气气候概况

今年截至9月27日,全市平均降水量708.4毫米,较常年偏多6.0%,较去年同期偏少21.6%。全市平均气温15.3℃,较常年同期偏高1.3℃,为历史同期第一高值。春季出现罕见暴雨,清明期间全市出现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平均降水量69.8毫米,为历史同期(4月上旬)最大降水量。6月我市出现两次冰雹天气过程,影响范围较广,波及全市10余个乡镇。

(二)汛期以来天气气候概况

6月进入汛期以来,截至9月27日,全市平均降水量534.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0.5%,较去年同期偏少37.3%。降水阶段性特征明显,其中,7月至8月上旬降水偏少,多分散性阵雨天气,多地出现轻旱;8月中旬后降水偏多,尤其是8月27-28日全市普降大暴雨并伴有大风,平均降水量121.3毫米,为历史同期第三多值,由于降水较集中,部分低洼地区积水明显。今年夏季气温总体偏高,全市平均气温25.0℃,较常年同期偏高1.0℃,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值,共有2天气温超过35℃。

09:07:56 单宝臣

二、气象高质量发展情况

2022年4月28日,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 年)》,山东省、威海市人民政府也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意见。《纲要》印发以来,威海市气象局围绕发扬“一个优势”、完善“一套体系”、提升“两种能力”、优化保障发展环境的思路,强担当、建机制、优措施,加快推进我市气象高质量发展。

(一)发挥海洋气象服务这一突出优势特色,在全省率先实施渔区分区预报

市政府成立海上涉渔安全工作专班,后提档升级为威海市海上安全工作专班。威海市气象局作为气象保障组成员单位常驻专班,统筹兼顾渔船安全和渔业生产,在全省率先实施渔区分区预警预报服务,预报范围涵盖渤海、黄海北部、中部和黄海南部,专门为海洋渔业指挥中心提供基于渔区分海区的专项预报和“叫应”服务,以所分区域为单位发布未来72小时风向、风速等预报预警信息。渔区分区预报改变以往“一刀切”式指挥模式,有效兼顾渔船安全和渔业稳产保收,受到渔民广泛好评,相关做法被省安委会、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推广。

(二)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坚持多部门多领域凝聚防灾减灾合力

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市政府制定出台威海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极端天气调度机制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相关部门职责。突出关口前移,优化全市预警信息发布流程,推进预警信号精细到乡镇、街道,完善预警信息快速发布传播机制。“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广泛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进一步健全。

增强联动预报预警服务能力。与应急、水务、消防四部门开展汛期联合值班。与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强化应急基础信息融合共享,联合会商、联合值守、联动响应,联合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地质灾害风险预警、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山洪和中小河流洪水风险等业务。

(三)提升基础业务能力和气象保障能力,助推威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升精密观测能力。市财政拨付专项经费支持气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在港口、码头及重点林区新建自动气象观测站4个,升级改造区域气象观测站21个;争取中央资金在荣成高空站开展P波段遥感垂直廓线观测系统建设,推进北斗自动探空系统升级换代;完成荣成新一代天气雷达技术升级和双偏振改造。二是提升精准预报能力。围绕预报核心业务,全市气象部门开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成立专项创新团队,开展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研究,常态化开展数值预报检验业务和多源资料融合应用。完善智能网格天气预报业务,制作逐3小时格点图形预报产品和精细化强对流落区短临预报。三是提升“乡村振兴”气象保障能力。为全市种粮大户开展“直通式”服务。开展了乳山绿茶气候品质评价。荣成苹果、乳山生姜获评全省生态农业特色气象服务示范点。四是提升“海洋强市”气象保障能力。稳步推动石岛海洋广播电台数字化升级。市气象局被评为全省海洋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试点、专项类先行试点,海洋气象服务连续两年获评全省气象部门创新工作,有关问题建议类政务信息被中央办公厅、省委办公厅录用。五是提升生态旅游气象保障能力。成立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开展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气象卫星林火监测、旅游专项气象服务等。针对今年暑期旅游火爆的情况,与文旅局联合推出日出日落观赏指数预报,在“威海气象”及“文旅威海”官方微博发布,威海获评中央气象台“最受关注的天气预报城市(宜居宜游)”,荣成、文登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09:10:14 单宝臣

三、节假日天气情况

明天我们将迎来“中秋”“国庆”长假,为服务公众安排出行,市气象台发布了节假日预报: 

“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9月29日—10月6日)天气整体晴好,前期(9月29日—10月3日)以晴间多云天气为主,气温适宜,风力不大,有利于出行;后期(10月4日—6日)云量有所增多,受冷空气影响,有一次大风降温天气,其中4日白天至5日夜间北风风力较大,最大风力沿海海区6~7级阵风8级,内陆5~6级阵风7级,同时气温有所下降,过程降温幅度为4℃左右,5日至6日最高温度将降至20℃以下,需防范大风降温对出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具体预报请关注“威海气象服务”微信公众号、“威海气象”微博等,我市各主流媒体也会进行转发。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09:10:47 主持人

感谢单宝臣副局长的发布。下面回答记者提问,请提问的记者举手示意,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09:11:29 记者

目前智能手机一般都自带天气预报的小程序或插件,我们能够非常方便地获取天气预报,但是有时能看到手机不同渠道上获取的天气预报结论不一样,请问这是为什么?

09:12:17 崔宜少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随着智能手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信息服务类的公司开发的小程序,能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气象信息,以插件等方式给手机用户展示出来,比较直观、方便查看。应该说这类小程序、小插件展示的每天气象预报信息大多数都是准确的,大多数也是从气象部门拉取过来的数据,但是有时候可能会存在更新不及时、程序出现错乱等问题。还有一些小程序,会根据从气象网站上获取的卫星、雷达等观测实况,结合用户的定位信息,用技术手段自动推演短时降水的变化趋势,给出看似精细的预报提醒,比如告诉用户所在地区“15分钟后开始下小雨”“40分钟后雨势较大”等等。这样的预报,是计算机推算出的,也是气象预报走向智能化的尝试,但距离精准还差得远,有兴趣的市民可以适当关注和参考,但不要太过依赖。目前,威海市气象局官方天气预报发布渠道为“威海气象服务”微信服务号、“威海气象”微博、“威海天气”抖音号及威海电视台每天的天气预报节目、12121电话热线等等,建议市民可以从这些渠道查看最新的天气预报。谢谢!

09:12:53 记者

我在网上关注到在前段时间,外地一家公司作为开展涉外气象探测活动的中方合作组织,是去年修订施行我国《涉外气象探测和资料管理办法》后,国内首个获批相关事项的单位。针对这一《办法》,有哪些可以提醒我们本地相关企业和市民的呢?

09:14:41 单宝臣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2022年,为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的有关要求,更加有效规范我国涉外气象探测和资料管理工作,中国气象局会同国家安全部、国家保密局组织修订了这一《办法》。《办法》规定,涉外气象探测站(点)的设立,实行行政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不得设立涉外气象探测站(点)。《办法》中有明确的办理程序、探测要求等规定。《办法》还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经批准的外国组织或者个人提供气象探测场所和气象资料。外国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气象探测活动和气象资料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不得擅自将涉及国家秘密的气象资料提供给外国组织或者个人。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将涉及国家秘密的气象资料以任何方式提供给外国组织或者个人。涉及国家秘密的气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发表。在这里,建议我们本地相关单位、企业和个人可以在网上搜索该《办法》的全文内容,加以学习、运用,提高全民涉外气象探测安全意识,共同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谢谢!

09:15:07 记者

在天气预报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词,比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等等。那么,这些天气情况和台风到底是怎样的关系,或者说有什么区别呢?

09:16:20 周艺

气旋可以分为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生成源地不同,热带气旋多形成于南北纬20度左右的热带洋面上;温带气旋多形成于中纬度地区。他们的形成机制也不同,但是都可能带来暴雨和大风等灾害,通常我们提到的气旋指的都是温带气旋。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生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中心附近区域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的气旋,在东亚地区叫台风,大西洋地区叫飓风,印度洋地区叫热带风暴。如果这个热带气旋中心最大风力没有特别强,最大风力在8级以下,就称之为热带低压,最大风力在8-9级之间叫做热带风暴,在10-11级之间称之为强热带风暴。所以以后在官方预报预警中看到这几个名词,可以不用那么紧张,他们的强度都比台风小一些。谢谢!

09:16:44 主持人

提问环节就到这,如果还有问题请会后联系市气象局业务科技科采访,电话5305665。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