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9:35

《威海市地震应急预案》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市应急管理局局长 刘伟

                市地震监测中心主任 王国龙

09:00:08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市政府办公室修订印发了《威海市地震应急预案》。今天,我们邀请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刘伟同志,市地震监测中心主任王国龙同志,向大家介绍《威海市地震应急预案》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省媒体、网站驻威新闻单位,市直新闻媒体,威海发布等。

首先请刘伟局长介绍《威海市地震应急预案》有关情况。

09:00:54 刘伟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近日,市政府办印发了《威海市地震应急预案》(威政办字〔2023〕30号,以下简称《预案》),此次印发的预案是在2015年10月20日印发的《威海市地震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机构改革后各部门职责变动,积极适应地震应急工作新形势、新要求,进行的一次重要修订。

09:04:54 刘伟

新修订的《预案》从总则、组织体系、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其他地震应急处置、附则6个方面对本市行政区域内处置地震灾害事件和其他地震事件应急与救援行动进行了部署安排,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地震灾害应对能力。其中:

第一部分:总则。确定了本预案编制目的、依据、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

第二部分:组织体系。明确威海市地震应急组织指挥体系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区市(含国家级开发区、南海新区,下同)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等组成。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市抗震救灾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应急局,承担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第三部分:应急响应。主要明确不同级别地震灾害的应急响应启动、灾情收集与报送、应急部署、应急处置等工作流程。从紧急救援、医疗救治、人员安置、治安维护、新闻宣传等15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有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责。

第四部分:应急保障。明确地震监测预报与预防行动、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工作、资金与装备物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避难场所、技术系统、科技支撑、宣传培训和演习等方面的保障工作。

第五部分:其他地震应急处置。包含强有感地震和矿震的应急处置流程、平息地震谣传误传、特殊时期应急戒备、邻市或海域地震应急等内容。

第六部分:附则。明确地震灾害分级与预案管理与更新、监督检查、实施时间等内容。

地震灾害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4个级别,与其对应响应级别分别为Ⅰ、Ⅱ、Ⅲ、Ⅳ级。,

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Ⅰ级响应;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省防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应对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Ⅱ级响应;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在省防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灾区抗震救灾工作。应对较大地震灾害,启动Ⅲ级响应;在省防震救灾指挥部指导下,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指挥和协调本地抗震救灾工作。应对一般地震灾害,启动Ⅳ级响应;由灾区区市抗震救灾指挥机构领导、指挥和协调本地抗震救灾工作,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指导灾区救灾工作,并组织协调对灾区实施支援。

市应急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按照《威海市地震应急检查工作制度》规定,对区市和大型企业应急准备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保证地震应急预案实施有效。

09:06:36 刘伟

相较原预案此次修订的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按照新修订颁发的山东省地震应急预案,调整了我市预案的整体框架和结构,与省预案保持了一致,确保了上下级预案衔接顺畅。

二是优化了指挥部成员单位组成。根据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责,对指挥部成员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单位)的抗震救灾职责进行了调整,使预案成员职责更加清晰扼要。

三是调整地震灾害分级标准。根据省地震应急预案,将分级标准中“经济损失”指标改为“紧急安置人员”、增加了“地震烈度”指标,并明确了应急响应初判标准的地震震级,调整后,地震灾害分级标准更加具体、清晰,预案更具有可操作性。

威海市地震应急预案有关情况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09:07:12 主持人

感谢刘伟局长的发布。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通报所在新闻单位名称。

09:07:40 记者

为什么要进行此次《地震应急预案》的修订?

09:08:54 王国龙

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防灾减灾救灾和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本次修订预案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地震应急工作需要。

二是2018年我市进行了市级机构改革,相关部门职能转变及新的职责界定都有所调整,需要对2015年版的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修订,重新部署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本着务实管用、行之有效的原则,本次修订着重突出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健全地震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提高应急响应的速度和效率。二是规范应急工作流程,包括灾情报告、应急处置、救援协调、后期评估等环节,确保应急工作有序进行。三是合理配置救灾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资储备、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资源调配,确保应急救援及时有效。

09:09:20 记者

能详细解释一下《预案》对地震灾害的分类吗?

09:11:07 王国龙

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紧急安置人员10万人以上,或地震烈度Ⅸ以上的地震灾害;当市内发生7.0级以上地震,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

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紧急安置人员0.5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或地震烈度Ⅶ~Ⅷ的地震灾害;当市内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紧急安置人员0.5万人以下,或地震烈度Ⅵ的地震灾害;当市内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地震灾害指标均明显小于较大地震灾害标准,但部分建筑物有一定损坏,造成较大范围群众恐慌的地震灾害;当市内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09:11:29 记者

大家可能都关注到了,8月6日,德州发生了5.5级地震。很多人关心地震能不能提前预报,发生了地震该怎样避险?您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09:14:57 王国龙

目前,地震还不能精准预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警。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预报和预警的区别。

“地震预报”是指在地震发生前,通过研究分析,对未来地震发生的震级、时间和地点进行预测预报。目前,全世界都还不能准确地预测预报。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通过一定的技术监测到地震,向地震可能波及的地方提前几秒乃至数十秒发出警报,让人们迅速撤离。也就是说,地震其实已经发生了,但地震波可能还未到达。简单来说,就类似于打雷和闪电,他们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一般先看见闪电,几秒后听见打雷。我们就是利用电波、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时间差,通过手机APP、电视、广播等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

目前,我国的地震预警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还不成熟,可能出现误报、漏报的情况,而且在震中附近,因时间间隔太短,还存在无法及时预警的天然不足。

我们无法避免地震,但是掌握科学避险方法和逃生技巧,能够减轻地震带来的伤害。遇到地震,要根据所处环境迅速采取避险措施。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如果住的是平房,可以迅速跑到门外。第二,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当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燃气,躲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第三,如果在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地震过后再有序撤离。第四,如果在街道上,应当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广告牌,到空旷地带。第五,如果在郊外,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09:15:26 主持人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市应急局地震监测中心,联系电话:5890140。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