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04

威海市深化“优编强基”改革服务大抓经济大抓基层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 朱建超

               市委编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许昌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国杰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三级调研员,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宿波

09:02:14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继续召开大抓经济大抓基层大抓落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朱建超同志,市委编办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许昌同志,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国杰同志,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三级调研员,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宿波同志,向大家介绍我市深化“优编强基”改革服务大抓经济大抓基层重点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提问。

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上级媒体、网站驻威新闻机构,威海市新闻媒体,威海发布等。

首先,请朱建超主任介绍我市深化“优编强基”改革服务大抓经济大抓基层重点工作有关情况。

09:03:07 朱建超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市委编办对各位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全市机构编制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今年以来,市委编办锚定全市“大抓经济、大抓基层、大抓落实”工作主线,立足职能定位,靠前服务保障,在充分征求意见和调研论证基础上,今年3月,我们研究出台了《深化“优编强基”改革 服务大抓经济大抓基层若干措施》,提出16项具体措施,一体推进优编强经、强镇、强才、强教、强医五大行动,全力保重点、保基层、保民生、保一线。

09:06:09 朱建超

一、开展“优编强经”行动,为大抓经济提供机构编制保障。我们坚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推动编制资源同向配置。充分利用市级精减收回的编制,为数字经济、民营经济、银发经济等重点工作领域增编30名,足额为市级主要经济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安排用编计划122名,动态调整开发区人员控制数,优先保障关键领域人员编制需求。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调整优化了绿色低碳、民营经济、海洋强市、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机构职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平稳有序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将市县金融管理机构及其事业单位整体打包划入同级财政部门,推动财政、金融两种资源配置手段协同联动,系统提升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聚力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重新组建市大数据局,优化区市数据机构职能,把工作重心放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服务数字化上来。针对我市新型研发机构缺乏整体统筹规划和有效监管的现状,积极推进“登记管理服务一体化”改革,谋划组织全市19家事业单位性质新型研发机构成立科创服务协作体,进一步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二、开展“优编强镇”行动,推动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聚焦基层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等主要职能,将镇街机构综合设置为“五办四中心”,撤销全市72个镇街的1049个议事协调机构,清理在镇街加挂的各类牌子360块,构建起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编制出台全省第一张镇街工作机构履职清单,系统梳理镇街9个工作机构的279项职责,细化履职流程1700余项,将任务分解到机构、职责到岗位、分工到个人,形成“机构—岗位—个人”一贯到底的高效履职体系。创新建立省内首支“属地管理”监管员队伍,对监测收集到的上级部门以“属地管理”名义随意向镇街转嫁责任的问题,及时予以明确责任主体。截至目前,已明确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监管、小区物业管理等县镇职责不清问题30余项,切实为基层减轻负担。围绕缓解基层人少事多困境,市县两级一次性统筹702名编制,结合镇街常住人口、区域面积、经济发展情况,差异化下沉到72个镇街。同时,优先保证基层用编进人需求,对镇街申请的530名用编进人计划予以全额保障。

09:08:40 朱建超

三、开展“优编强才”行动,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育编制保障。实施“专业人才、专编保障”工程,市级统筹400名编制,建立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专户,先后引进“双一流”高校优秀毕业生以及教育科技、海洋发展、数字经济等方面紧缺人才306名。建立高层次人才办理落编绿色通道,实行即到即办。对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各类人才,创新设计“电子编制卡”,实行办理落编“不见面审批”的“零跑腿”服务,落编办理时间压减50%以上。充分发挥编制对基层人才的“磁吸效应”,指导4个区市结合自身产业特点,通过人才引进、联合企业和科研平台引进等方式,近3年为海洋经济、特色农业、乡村文旅等领域引进各类人才1007名。同时,全额保障2024年度公费师范生、农科生、文物全科人才和“三支一扶”等专项用编计划96名,为基层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撑。

四、开展“优编强教”行动,支撑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坚持固基本、保长远,对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单列管理、专编专用。科学预测未来3年我市适龄中小学生入学数,针对年均编制缺口1600名的突出矛盾,积极向上争取,依托省级重点支持的1513名中小学教职工周转编制,跨区域、跨层级调剂编制1202名,推动持续达到国家标准,为全市教师队伍健康发展和有序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全面落实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依据我市产业特点和需求,优化调整威海职业学院、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的7个内设教学机构,着力打造具有威海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市级中职院校编制一体统筹管理机制,通过“内部调配、外部补充”等方式,优化威海艺术学校、文登师范学校等3所学校的编制资源布局,保障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为全市120家具备条件的公办幼儿园增加托育服务职责,推动做好托育保障。

09:10:08 朱建超

五、开展“优编强医”行动,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高标准完成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局组建、疾控中心重组,按照辖区常住人口数量足额核定市县疾控中心编制606名,形成了“防控治”三位一体的公共卫生体系。在全市62处镇卫生院、18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公共卫生科,从机构职能编制上推动疾控工作“横到边、纵到底”。落实公立医院办医自主权,根据等级层次、类型特点、床位数、门诊量等,为市县25家公立医院合理确定人员控制总量,优化内设机构设置,保障了办医和科研工作需要。全面做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编制保障,通过盘活乡镇卫生院存量编制和市级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专户补充,为符合条件的22名大学生乡村医生足额提供编制保障。

下一步,市委编办将继续紧扣全市“大抓经济、大抓基层、大抓落实”工作主线,深化“优编强基”改革,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为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提供更加有力保障!希望各位记者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机构编制工作,为我们多提宝贵意见,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09:10:35 主持人

感谢朱建超主任的发布。下面,回答记者提问,请提问的记者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09:11:00 记者

近年来,基层对于放权赋能、减负增效的呼声越来越高,上级对此也非常重视,自上而下部署了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从机构编制角度今年我市准备采取哪些措施?

09:15:44 许昌

感谢您的提问。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是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市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部署要求,从为马赋能、为车减负两个维度,于5月14日出台了《深化“优编强基”改革助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行动方案》,提出17项具体措施,着力让“小马”变“壮马、骏马”,让“大车”轻装上路、减负前行。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相关工作情况。

一是聚焦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职能。结合机构改革,建立健全镇街党(工)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强化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统一设立党建工作办公室,负责基层党建、宣传、统战、统筹社会工作等相关职能,切实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聚焦基层主要职能,将镇街机构综合设置为党政事务综合办公室、党建工作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民生服务办公室和平安法治办公室等5个内设行政机构,以及应急安全中心、综合执法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公共文化中心等4个事业单位,机构数量减少25%,镇街现有议事协调机构全部撤销,加挂牌子仅保留退役军人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机构2块。同时,大幅精简规范区市议事协调机构,实行总量控制管理。严格规范部门间联席会议、工作专班、临时性工作机制等,防止变相设立、边减边增。

二是聚焦集成放权,提升治理能力。指导环翠区做好镇街赋权试点工作,坚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将环翠区所辖9个镇街划分为经济发达镇、重点产业镇、主城区街道3个类别。在城乡建设、自然资源管理等5个领域,分别赋予3类镇街92项、85项和63项行政执法权,着力解决基层治理“看得见的管不着”问题。着眼于增强镇街统筹协调能力,综合采取定点派驻、跨镇街派驻及明确责任人等方式,将县级514名执法人员纳入镇街综合执法中心,由中心统一调度指挥,形成基层执法合力。将除公安派出所外的320个县级派驻机构1048人全部纳入镇街工作体系,强化镇街对其工作考核权、干部任免建议权,推动基层治理由镇街“单打独斗”向县镇“协同作战”转变。

三是聚焦明责减负,推动轻装上阵。坚持大抓基层导向,在省内率先启动镇街“多张清单合一”改革,出台全省第一张镇街工作机构履职清单,实现一张清单明职责、建流程、优编制、促协同,一揽子解决镇街“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等问题。严格落实职责准入制度,建好用好“属地管理”监管员队伍,打好明责减负“组合拳”,推动基层从“千条线”中解放出来,拿出更多精力抓落实、优服务、谋发展。

四是聚焦优编强镇,强化人员力量。坚持“减上补下”,在落实“平均每个镇街下沉6名编制”的基础上,市级再统筹一批编制下沉中心城区街道,专项用于化解高度城镇化带来的管理幅度宽、治理难度大、工作任务重等问题。同时支持镇街在编制员额内“有需即补”,足额保障用编进人计划,让基层事情有人办。在镇街实行因事设岗、以岗定责、按岗定人,统筹使用行政事业各类人员,激发基层队伍活力。切实发挥职能作用,配合做好公费师范生、医学生、农科生等招收培养工作,加强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编制保障,为基层输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优秀青年人才。谢谢!

09:16:10 记者

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请问我市在优化教师队伍管理,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成效如何?

09:21:04 张国杰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小学编制和教师城乡间、学校间、学段间配置不均衡等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受国家生育政策影响,未来一段时间我市中小学生源将出现先增后降的趋势,这些都给中小学师资保障和均衡配置工作带来较大挑战。为积极有效应对,市教育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各项管理政策,加强统筹谋划,细化工作举措,推动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

一、优化师资配备,激发队伍活力。一是提升教师招聘质量。推行“面试前置”改革,加强对教师从教潜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核。采取面试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对外公开招聘等多种方式招聘教师,近三年来全市招聘中小学教师共2275人,统筹安置省属公费师范生(定向威海)共433人,优先保障紧缺学科和高学段师资需求,有效缓解师资不足、结构性缺编等问题。二是促进教师良性流动。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全面实施竞聘上岗制度。推行区市内跨校走教,缓解学科性、结构性缺员矛盾,推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2023年,全市有1362名教师参与了交流轮岗,其中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共584人,占交流轮岗总人数的42%以上。三是健全制度保障体系。探索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农村学校服务期制度,实行新任职教师前2个聘期城乡学校捆绑聘用。建立专属基层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制度和评审条件指导标准,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在乡村学校建立起“双线晋升”制度体系。将在农村学校有1年任教经历作为参加中小学高级职称评审的必备条件,引导优秀教师常态化向农村学校流动。 

二、强化管理使用,提升履职效力。一是实施精准培训。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特点和专业成长规律,制定教师专业发展模型,为新任教师、新秀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设计和提供适应所处成长阶段的订单式培训项目,实现“全覆盖、见实效”。二是加强梯队建设。分层级建立健全教育领军队伍培养体系,形成以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为基础力量,以“四名工程”(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名课程团队)人选为中坚力量,以威海教育名家工作室主持人为尖端力量的“金字塔式”领军队伍建设体系,全方位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引导充分履职。今年4月在全省率先出台《威海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聘期管理办法》,逐步完善竞争激励用人机制。各区市、各中小学校均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岗位教师出台课时量管理政策,将教师课时量作为岗位竞聘、绩效考核、评先选优的必备条件。四是营造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全市统筹开展教育领域减负专项整治行动,从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深化教师培训改革、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等12个方面,着力为中小学教师减轻非教育教学负担,保障教师聚焦主责主业,安心教书育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通过不断强化师资保障,激活教师队伍引擎,近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率持续提升,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特殊教育优质融合、普通高中优质特色、职业教育优质高效的良好态势持续巩固。今年5月,教育部认定56个县(市、区)为2023年“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我市是全国唯一所辖全部行政区市均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地级市。下一步,市教育局将锚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总体发展目标,全方位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推动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护航。谢谢!

09:21:30 记者

近几年,受执业环境、薪酬待遇和发展空间等影响,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存在引不进、留不住,人员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在稳定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09:24:04 宿波

感谢您的提问,我们围绕稳定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在以下四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编需求。注重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我们联合机构编制部门,按照上级规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核定标准,科学核定事业编制,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核定编制3122名。

二是建立基层卫生人才“县管镇用”机制。积极推行“县管镇用”改革,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纳入县级统一管理,在编制总量内进行统筹使用。探索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共体管理,根据医共体业务发展和实际需要,统一组织公开招聘工作,并采取放宽年龄学历、降低开考比例、免笔试等方式放宽基层岗位招聘条件,2020年以来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已到岗623人。

三是启动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为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补充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2020年,根据国家、省部署安排,我们启动实施了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对招聘的具有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也包括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可以免试注册为乡村医生到村卫生室服务。截至目前,我市已有211名医学专业毕业生注册为乡村医生。

四是基层职称评聘有倾斜政策。落实乡镇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直评”制度,在乡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达到规定年限且符合职称申报条件的,在申报相应级别职称时,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在评审过程中,突出实践能力、业绩导向,鼓励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扎根防病治病一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可顶格按照20%上限设置,对符合“直评”政策评审通过人员,可设置特设岗位聘用,不占单位相应常设岗位数量。谢谢!

09:24:29 主持人

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问题请联系市委编办,电话:5303759。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