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峰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启玉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市交通运输事务服务中心党委书记 于雪辉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畜牧兽医局局长 钟臣
市能源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李洪凯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市政府印发《威海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今天,我们邀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启玉,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市交通运输事务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于雪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畜牧兽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钟臣,市能源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洪凯,向大家介绍《威海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上级媒体、网站驻威新闻机构,威海市新闻媒体,威海发布等。
下面,请张峰局长介绍《威海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有关情况。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首先,借此机会,我代表市生态环境局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威海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已于2024年10月30日经市政府印发实施。根据此次新闻发布会安排,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实施方案》有关情况。
一、出台背景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大力实施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环保工作“双领先”战略,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3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唯一连续8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浓度在全省唯一连续3年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排放标准,在全省唯一获得2023年省级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1000万,环境空气质量水平稳居全省前列并实现稳步改善。日前,省政府将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与国务院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相结合,出台了《山东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暨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省相关工作部署,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结合威海实际,市政府出台了《实施方案》。
二、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全文共十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和九项重点任务。
第一部分为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实施方案》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大力实施环境质量和环保工作“双领先”战略,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达到2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0.9%,全面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
第二部分至第十部分为重点任务,主要是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确定了九大行动。
第一项是产业结构绿色升级行动。包括严格环境准入,优化调整重点行业结构,开展特色产业集群升级改造,优化含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和产品结构等4项重点任务。
第二项是能源结构清洁低碳高效发展行动。包括加快推进能源低碳转型,积极开展燃煤锅炉关停整合,持续推进清洁取暖等3项重点任务。
第三项是交通结构绿色转型行动。包括加快建设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提升机动车绿色低碳水平,推进船舶排气污染治理,强化非道路移动源综合治理,加强油品监管等5项重点任务。
第四项是面源污染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包括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深化扬尘污染治理,推进矿山治理,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等4项重点任务。
第五项是多污染物协同治理行动。包括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全流程、全环节综合治理,深化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开展餐饮油烟、恶臭异味专项治理,稳步推进大气氨污染防控等4项重点任务。
第六项是管理体系完善提升行动。包括巩固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完善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体系等2项重点任务。
第七项是能力建设全面提升行动。包括提升大气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强化大气环境监管执法,加强决策科技支撑等3项重点任务。
第八项是政策体系引导提升行动。包括推进大气环境规范应用,积极发挥财政金融引导作用等2项重点任务。
第九项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行动。包括加强组织保障,严格责任落实,推进信息公开,实施全民行动等4项重点任务。
三、主要特点
《实施方案》重点强调了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源头管控。严格环境准入机制,强调严把审批关,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推进原辅材料源头清洁化替代。
二是坚持系统治污。在能源结构转型、产业结构优化、交通结构调整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完善管理和政策体系及能力建设,强调整体布局、协同推进。
三是强化联防联控。明确部门职责任务,实施颗粒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感谢记者的提问。
今年以来,我市主动融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围绕“争当发展绿色化排头兵”目标,按照“结构精致化、基础网格化、消费低碳化、创新多元化”的能源发展思路,着力在核电、风电、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产业上谋篇布局。今年1-9月,威海市省重点能源项目投资完成率位列全省第一,投资额度位列全省第六,超过时序进度,为全省贡献威海力量。
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建设。半岛南1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168亿元,10月已全容量并网,这是我市首个建成投运的海上风电项目,也是国内单体最大的平价海上风电项目。投运后,年发电量可达45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140万吨,减少废气排放约425万吨。半岛北N1场址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约140亿元,装机容量为110万千瓦,建成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约35亿千瓦时。
稳妥推动光伏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光伏发电装机98万千瓦,包括3个集中式光伏项目7.975万千瓦和分布式光伏项目90万千瓦。在建的项目包括文登HG32海上光伏、大唐40万千瓦渔光互补、乳山华能农光互补、环翠京能农光互补等集中式项目,装机容量125万千瓦,预计2025年底前按期建成。
储能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京能成山200兆瓦/400兆瓦时储能电站于2024年5月17日全容量成功并网,成为全省2023年新型储能示范项目中第一个获批电网接入、第一个开工建设、第一个并网发电的项目,该项目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化重点项目,总投资8.6亿元,装机规模为胶东最大。
持续完善全市电网建设。加快推进乳山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220千伏送出工程等5个烟威电网优化提升工程,其中,乳山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于11月开工建设。积极推进1000千伏特高压项目延伸入威,成功争取由“十六五”调整到“十五五”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新能源项目接纳能力。
稳步推动大机组建设。认真落实上级“上大压小”和煤电行业转型升级部署要求,抓好我市2台66万千瓦大型煤电机组建设。目前,项目已完成核准立项,正在加快各项支持性文件办理。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增加区域供热能力和全省电网末端系统调节能力,助力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谢谢。
感谢记者的提问。
近年来,我市聚焦新型工业化,突出先进制造业地位,加力提速先进制造业发展,威海制造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集群化。重点培育的七个制造业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超过90%。钓具、打印机、医药及医疗器械、碳纤维、船舶与海工装备等5条产业链已形成集聚效应,建成全国重要的碳纤维产业基地、首批国家船舶出口基地、中国钓具之都等,打造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4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二是高新化。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约17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2.65%,居全省第一位。近年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个、二等奖27个,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2个,“省长杯”工业设计金奖6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三是智能化。滚动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近年来累计实施智能制造示范项目214个,培育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达到55家,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覆盖率达到40%,位居全省第一梯队。四是专精化。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3家、省级5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94家,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802家。民参军企业近100家,是全国重要的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五是绿色化。全市万元GDP能耗为0.32吨标准煤,远低于全省0.57吨标准煤/万元的平均标准。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家;省级绿色工厂39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8家;高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南海经济开发区获评省级绿色园区。
下一步,主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科学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按照市域一体化布局的思路,科学规划布局园区建设,指导区市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每个区市重点突破2-3个主导产业,实施差异化发展。二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聚焦机械装备、纺织服务、轮胎等传统产业,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器械、碳纤维等优势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谋划发展新能源、低空经济等先导产业,实施基础研究,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推广。三是着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持续推动企业升规纳统,建立完善“准四上”“种子”企业培育,加强分类指导,切实做大增量。实施“百亿企业”培育工程、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支持骨干企业膨胀发展。实施“专精特新”培育计划,发挥“专精特新”加速中心作用,打造一批“单项冠军”“小巨人”“独角兽”等专精特新企业。四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智改数转”,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步伐。构建创新平台支撑体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涉企服务效率。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用好用足各级各类扶持政策,深入落实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改革试点,助力企业尽快尽早享受政策红利。
谢谢!
我们注意到近年来社会上新能源类型的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越来越多,我们威海也荣获了“国家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荣誉称号,请问在交通结构绿色转型方面,所取得的具体成效有哪些?
感谢记者的提问。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交通运输结构绿色转型,加快新能源营运车辆推广应用,着力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一是积极开展公交都市和绿色出行创建。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以“绿色出行 公交优先”为主题,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和“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双城联创活动,2022年底我市绿色出行创建成功,2023年我市被评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近年来我市绿色出行比例均在70%以上。
二是大力推广新能源营运车辆应用。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更新巡游出租车919辆,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占比100%;更新公交车17辆,全部为新能源;新增网约车2323辆,其中新能源车占比99%。为进一步加快新能源营运车辆推广应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与市发改、财政部门研究制定了新能源公交车及其动力电池、冷链配送货车更新补贴政策,争取上级补贴资金额度1600万元。
三是着力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加大政策供给,制定了《威海市大力推进“公转铁”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3年)》《威海市运输结构调整发展支持方案》等政策文件,引导鼓励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2020-2023年桃威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17%。积极拓展海铁联运,今年以来从威海港通过铁路集装箱运输工业盐20万吨。推动欧亚班列常态化运营,已实现中欧、中亚、中蒙、中俄四条班线常态化运行,今年1-9月份共发运班列箱量17210标准箱,同比增长21.0%,完成年度计划的107.5%。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结合全市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持续推动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感谢记者的提问。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结合自身职责任务,贯彻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适时启动新一轮农业“四减四增”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落实具体工作举措。
一是持续开展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大力推进统防统治,规模化实施玉米“一防双减”、花生“一控双增”等关键技术,推进重大病虫防控科学,稳步提高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覆盖率,全面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及时准确发布病虫情报,扎实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到2025年,农药使用量原则上控制在6560吨以内。
二是持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目前我市化肥使用量整体呈下降态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组织各区市做好土壤监测,按时发布玉米、花生、小麦和果树施肥配方,指导种植者科学施肥。建设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示范基地10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10万亩次以上,到2025年,全市化肥施用量控制在8.89万吨(折纯)以内。
三是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强化示范引领,以2024年文登区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工作为契机,以全域、全量利用为目标,逐步构建集政策措施、技术措施、工作措施、评价措施为一体的综合利用体系,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6%以上。持续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100%,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