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张华明
团市委副书记、威海市团校校长 刘屹
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 李明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全力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我市制定了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若干措施。今天,我们邀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华明同志,团市委副书记、威海市团校校长刘屹同志,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明同志,介绍《威海市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若干措施》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上级媒体、网站驻威新闻机构,威海市新闻媒体,威海发布等。
首先,请张华明副局长介绍《威海市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若干措施》有关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首先向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记者朋友们表示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威海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根据发布会安排,我介绍一下《威海市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若干措施》。
一、背景及起草过程
近年来,威海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工作,作为稳就业的头等要务之一,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大抓经济、大抓基层、大抓落实”工作主线,以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为契机,优化就业引才支持政策,开展精准就业服务,做实专项促进活动,连续4年每年引进高校毕业生人数保持2位数增长,我市连续4年上榜中国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
今年,我市市属及驻地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1万人,同比增长了5个百分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不就业”问题凸显,高校毕业生促就业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1部门出台了《关于印发山东省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若干措施的通知》,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就业创业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市人社局会同发改、教育、工信、财政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威海市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全力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二、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共4个方面18项政策措施。
(一)拓宽多元就业渠道。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对招用毕业年度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的企业,按照每招用1人1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扩大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延续实施国有企业增人增资政策,激励国有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优化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服务,各类事业单位在发布招聘计划时,可明确“当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不再审核其是否有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情况。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计划以及西部计划等,引导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成才。
(二)强化就业创业支持。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围绕我市“1+4+N”高端创新平台、产业链链主企业以及冲击新目标企业,建立8家大学生就业实习实践基地,邀请优秀高校毕业学年在校生来威实习实训,提供本科毕业生1000元/月、硕士1500元/月、博士2000元/月的实习补贴。加强金融服务助力青年创业,对新注册的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分别给予5000元、2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个人创业或合伙创业的,分别提供最高额度不超过30万元、99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对个人10万元及以下的创业担保贷款原则上取消反担保。
(三)促进人岗供需适配。组建全市各级职业指导师队伍,创建市级职业指导工作室,打造“职威你”职业指导工作品牌,开展常态化职业指导服务。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求职招聘活动,全年开展“选择威海 共赢未来”—高校人才直通车、“高校师生威海行”、“高校学子看家乡”等双向对接活动100场以上,各区市、开发区每周至少举办一次专业性招聘、每月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招聘活动。
(四)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加大就业困难青年专项帮扶力度,及时将脱贫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求职补贴发放对象纳入帮扶台账,制定专项计划,开展“一人一策”精准帮扶。抓好离校未就业实名登记服务,运用线上失业登记、求职登记小程序、基层摸排等各类渠道,对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推行“1131”精准服务,即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就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维护,持续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依法打击“黑中介”、虚假招聘等违法行为,及时查处滥用试用期、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支付工资等行为,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
三、政策特点
《若干措施》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从大局出发,注重普惠性。18条政策既有历年落实效果好、优势明显、普遍受欢迎、迫切需要的政策,也有系统梳理调整优化和新出台的政策,形成了省、市政策的叠加效应。特别是在政策覆盖范围上实现了新的扩大,例如合并实施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既避免了政策的碎片化,又扩大了政策的享受范围,不仅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还促进了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的积极性。
二是从整体把握,注重系统性。突出了三个兼顾:一是兼顾存量与增量。既注重对应届毕业生的扶持,又兼顾毕业两年未就业毕业生,将所有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作为重要的人才资源加以突出和强化。二是兼顾激励与保障。既有“真金白银”的资金支持,又有岗位开发、招聘服务、技能提升等服务保障。三是兼顾主体与个体。其中,对用人主体的支持,包括一次性扩岗补助、见习补贴等6项政策,对毕业生个体的支持,包括生活补贴、社保补贴、实习补贴等5项政策。
三是从需求入手,注重针对性。政策出台前,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深入到企业和高校,与大学生群体进行座谈交流和个别访谈,有针对性地制定每项政策条款。例如,为满足在校大学生实习实践需求,我们制定了在威实习的本科、硕士、博士可分别享受每月1000元、1500元和2000元的实习补贴,并围绕产业链链主企业以及冲击新目标企业设立实习基地,确保大学生实习取得实效。例如,针对大学毕业生创业初期面临的现实困境,我们提高了创业担保贷款支持额度以及对个人10万元及以下的创业担保贷款原则上取消反担保;总之,我们的想法,就是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毕业生的需求、回应毕业生的关切。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感谢媒体朋友们对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工作的关心关注。今年以来,我们以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为契机,围绕大抓经济主攻方向,做优就业创业服务,做实专项促进活动,截至目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来威就业超过2万人。我市上榜中国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43位。
(一)持续加强政策供给,着力提升就业“吸引力”。一是全面升级扶持政策。从毕业生来威就业、创业、实习、购房等方面全面升级提标,来威就业的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最高可分别享受59万元、28.5万元、16.1万元的生活、购房补贴,进一步提升政策吸引力。二是创新政策宣传模式。借力“旅游热”,在机场、高铁站和网红景点设立36处青年人才就业流动服务站,面向来威旅游青年精准推送青年人才政策30万人次,将“旅游流量”转变为“人才留量”。三是激发企业引才用才活力。将企业招引高校毕业生全过程、各环节纳入政策扶持范围,推动降低社保费率“直兑直达”、稳岗扩岗贷款“免申服务”、就业补贴“直补快办”,今年以来,发放就业见习补贴、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283.6万元,惠及412家企业1625人,进一步降低企业发展成本。
(二)持续强化岗位供给,着力提升就业“承载力”。一是精选优质岗位。落实新一轮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方案,突出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重点方向,集中筛选一批大新好项目予以重点推进,依托威海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为我市重点企业动态发布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优质岗位1.2万余个。二是全面拓展岗位资源。稳定并适度扩大政策性岗位规模,2024年机关事业单位招录高校毕业生2049人、“三支一扶”计划招录57人,国有企业60%的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统筹开展就业见习实习工作,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建立见习基地218家,年均可吸纳高校毕业生1400余人,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三是精准对接岗位供需。立足我市产业人才需求,组织开展“山东(威海)—日韩名校直通车”,组团赴省内外37所高校,高频举办“选择威海·共赢未来”等线上线下引才活动107场,发布岗位需求6.5万个,达成就业意向1.1万人,有效储备就业增量。
(三)持续优化服务保障,着力提升就业“亲威力”。一是首创实习实践基地。围绕我市“1+4+N”高端创新平台、产业链链主企业以及冲击新目标企业,首创8家大学生就业实习实践基地,为来威实习大学生提供最高2000元/月的实习补贴,通过实习实践提升优秀青年人才留威率。二是首创“实地打卡”引才模式。举办“高校师生威海行”“走进威海 感知未来”主题研学活动,组织市内外高校1529名大学生参观我市重点产业园区、科创平台和重点企业,帮助在校大学生了解威海、爱上威海、“就”在威海。三是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智慧谷创业创新综合体示范作用,开展“创业体验日”观摩活动,吸引更多在校大学生毕业后留威创业。对毕业5年内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补贴,免费向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载体。开展第五届威海市创业大赛,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营造良好就业创业氛围。
青年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吸引各类青年人才集聚威海,助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团市委始终坚持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全面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服务各类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是着力实施“青年优居计划”,为青年求职人员提供免费住宿,打造“青年驿站”25处,累计服务青年人才入住617人次,减免住宿费17.3万元,建设优徕青年社区8处,引入社会组织为入住青年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介等服务。
二是持续开展“青鸟计划”大学生实习实践,畅通威海籍高校学子和优秀青年人才与家乡沟通联系渠道,深挖岗位1674个,开展“青鸟计划”大学生实习实践看家乡活动12场,吸引全国各地大学生来威实习实践。
三是深入开展“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社会实践,吸引本地高校学子积极融入城市建设、激发青春动能,全市11所高校724个团支部与社区完成结对,38名大学生兼任社区团支部书记,全面参与青年创业、团组织建设、便民服务等基层工作。
为了进一步鼓励企业积极吸纳大学生就业,发挥失业保险助企扩岗作用,根据人社部和省人社厅部署要求,我市继续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政策补助对象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之间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二是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三是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以上三类人员只要在企业入职,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足额缴纳3个月以上的失业、工伤、职工养老保险费,且审核时处于正常参保缴费状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每招用1人1500元的标准享受一次性扩岗补助。
需要注意的是,享受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的单位性质是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不适用;同一人员身份信息只能享受1次一次性扩岗补助,不得跨企业、跨年度、跨地区、跨资金渠道重复享受;已由之前受雇企业享受或同一企业在以前年度及其他地区享受、已用于享受就业补助资金支出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的,相关人员信息不能再用于享受一次性扩岗补助。
在招用人员方面,政策明确了高校毕业生的定义,即指在中国境内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并取得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的毕业生,包括研究生和本科、专科(高职)毕业生,但不包括函授、成人教育等毕业生。
这项政策,将持续到2025年12月31日,可采取“免申即享”与“自主申请”相结合的经办模式,由企业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