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2:26

威海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市应急局党委书记、局长 刘伟

               市应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董辉

               市应急局党委委员、市应急救援指挥保障中心主任 原忠江

09:01:00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市政府办公室修订印发了《威海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今天,我们邀请市应急局党委书记、局长刘伟同志,市应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董辉同志,市应急局党委委员、市应急救援指挥保障中心主任原忠江同志,向大家介绍《威海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参加发布会的媒体有:上级媒体、网站驻威新闻机构,威海市新闻媒体,威海发布等。

首先,请刘伟局长介绍新修订的《威海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有关情况。

09:01:56 刘伟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感谢大家出席《威海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新闻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市应急管理局,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防灾减灾救灾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自然灾害频发。为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完善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对预案再次进行修订。今天,我非常荣幸地向大家介绍新修订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09:05:55 刘伟

一、预案编修的背景及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提升救灾救助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害处置保障能力,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市政府办公室牵头组织市应急局等相关部门,对市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进行重新修订,并于2025年1月24日印发了《关于修订威海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预案》)。

二、预案的主要内容

《预案》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则。从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四个方面,对预案进行具体说明。

第二部分,组织指挥体系。明确了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为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市防减救灾委下设办公室,市防减救灾委办公室设在市应急局,承担委员会日常工作。同时,对专家组职责进行了细化。

第三部分,运行机制。明确了灾害救助准备、信息报告与发布、应急响应、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和保障措施五个方面的工作机制。明确了信息报告的主体和信息发布的时限与要求,市县两级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做好灾情信息统计报送、核查评估、会商核定和部门间信息共享等工作。明确了四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等级以及相应的启动条件、程序和响应措施,并提出启动条件调整、响应联动、响应终止等相关条件和程序。从过渡期生活救助、冬春救助、倒损住房恢复重建3个方面明确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工作,并提出物资保障、通信和信息保障、医疗卫生保障、交通运输保障和治安维护等10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第四部分,附则。该部分包括名词术语定义、责任与奖惩、预案管理、实施时间4个方面内容。

三、下步工作计划

1.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全市性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普及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灾害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公民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组织实战演练。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加强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地区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演练,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自然灾害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救助能力。

3.强化科技支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自然灾害救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公众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诚挚邀请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防灾减灾救灾事业中来,共同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关注和支持!

谢谢大家!

09:06:29 主持人

感谢刘伟局长的发布。接下来,回答记者提问,请提问的记者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09:07:18 记者
      面对自然灾害需要未雨绸缪、周密部署、及早行动,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织密织牢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的“防护网”。那么修订此次《预案》的背景是什么?
09:09:21 董辉

《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是“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的需要,是为了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其实我市2023年已经修订过一次,时隔两年,我们再次修订,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对标新修订的《山东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紧密结合我市风险形势、灾害特点等实际情况而修订的。主要坚持的原则一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二是坚持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三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群众自救,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组织作用;四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推动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实现高效有序衔接,强化灾害防抗救全过程管理。根据新时代自然灾害防治“一体化”要求,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提升救灾救助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害处置保障能力,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09:09:42 记者

我市地处山东半岛东端,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使其面临着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请问,这次新修订的《预案》有哪些突出变化?

09:12:39 董辉

聚焦新形势下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需要,结合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的调整,认真总结近年来自然救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自然灾害灾情的应急处置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突出变化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在响应启动程序、响应措施、保障措施等方面,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灾害救助全过程,受灾地区党委和政府同向发力,为救灾救助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二是调整自然灾害救助组织指挥机构。将组织指挥机构由原来的市减灾委员会调整为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明确了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承担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工作的主要职责,明确了启动市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后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各有关成员单位的主要任务。

三是明确职责定位和主要任务。着眼于应对处置各类自然灾害,也涵盖了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事故导致的灾害救助等方面内容。按照市有关部门的职责职能,强化了有关部门、单位应对处置自然灾害全过程的救助措施,体现了灾前充分防范、灾中高效应对、灾后有序有力救助的工作要求。

四是健全灾害救助准备措施。按照防灾减灾救灾一体化的要求,对涉灾部门、单位做好灾害救助准备相关措施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预警信息,视情提前采取加强应急值守、调拨救灾物资、实地检查救灾准备工作等各项措施,加强对灾害的防范应对,推动救灾工作关口前移,提高救灾救助工作效率。

此次修订,一方面将原预案中第四部分监督管理,与第五部分总则进行了融合,主要是将预案演练和培训融入到预案管理中,将考核奖惩调整为责任与奖惩,使方案整体设计更加合理。另一方面,结合预案实际,对原预案中第二部分中成员单位、现场指挥机构、工作组相关职责进行了调整、删除,并在响应措施中对部门职责进行了完善。

09:13:02 记者

常言道,风雨无常,灾害无情,各级政府部门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请问,哪些自然灾害适用本次新修订的《预案》?

09:14:17 原忠江

我们《预案》适用于威海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洪涝、干旱等水旱灾害,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高温、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冰等海洋灾害,森林火灾和较大及以上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

当相邻设区的市发生较大及以上自然灾害并对全市造成重大影响时, 按照本预案开展市级应急救助工作。

发生其他类型突发事件,或市委、市政府决定的突发应急救助事项,根据需要可参照《预案》开展市级应急救助工作。

09:14:38 记者

新修订的《预案》对灾后救助有哪些具体规定要求,以及还有哪些保障措施?

09:16:08 原忠江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群众的救助工作至关重要。根据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灾害救助工作需要等因素,市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从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 三级、四级。不同响应级别采取不同措施。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受灾区市政府和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协同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的资金保障、物资保障、通信和信息保障、医疗卫生保障、交通运输保障和治安维护、装备和设施保障、人力资源保障、社会动员保障、科技保障、宣传和培训等10个方面的保障工作,保证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所需和受灾区市群众的基本生活;自然灾害发生后,主要进行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相应工作,从具体工作上说,灾后救助有三种,分别为过渡期生活救助、倒损住房恢复重建救助、冬春救助。此次修订工作更加细化了具体内容,可操作性更强。


09:16:33 主持人

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如果还有问题请联系市应急局综合减灾救灾科,电话:5196800。

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