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保护好野生动植物,对维护全市生态安全、生物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邀请市自然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军强同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科科长王庆同志,向大家介绍威海市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估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有:上级媒体、网站驻威新闻机构,威海市新闻媒体,威海发布等。
首先,请王军强副主任介绍开展威海市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估工作有关情况。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威海市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估工作成果。此次调查工作自2022年5月开始,历时3年,覆盖我市岛屿、丘陵、水系、湿地和海湾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为我市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下面,我对此次调查工作做简要介绍。
一、工作背景
我市上一次开展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可追溯至1998年,至今已20余年,时间跨度较长,且当时的技术水平与调查手段存在局限性。如今我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在分布区域、种群数量以及种类组成等方面均已发生极为显著且复杂的变化,存在底数模糊、种类不明、区域不清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深入践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字〔2021〕6号)、《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威政办字〔2021〕31号)、《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的通知》(鲁自然资字〔2021〕94号)明确的指导意见与行动要求,有效保护、持续利用、科学管理我市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提供可靠依据,在广泛搜集、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根据我市地理条件,选取重点样区,开展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估工作。
二、工作区域
我市共设置了78个样区,按照10%比例,抽取8个样区开展调查,同时结合我市本身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加设5个岛屿、8座丘陵、3条河流、4个水库、8处湿地与保护区等样地,共计36处样地开展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估。
三、工作内容
通过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野外实地调查,全面了解我市陆生野生植物、鸟类、哺乳动物、两栖类和爬行类、昆虫和蛛形纲等物种的组成、分布、生境、受威胁因素和保护现状,为国家、山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特有物种的分布区域适当增加调查强度。在分析物种多样性现状基础上,评估物种丰富度及其分布生存状况、栖息地质量、受威胁情况及保护现状。
四、调研成果
调查发现我市陆生野生动物物种227科910种,其中野生鸟类69科380种。依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黄嘴白鹭、东方白鹳、黑嘴鸥等20种,其中丹顶鹤、大鸨(bǎo)、黑脸琵鹭、中华秋沙鸭、猎隼5种已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专项拯救的极度濒危物种名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兽类有豹猫1种,爬行类有乌龟、团花锦蛇2种,鸟类有大天鹅、鸳鸯、鸿雁、纵纹腹小鸮、灰背隼、红胁绣眼鸟等65种。具体情况如下:
陆生野生昆虫共计12目120科426种,其中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种类繁多,占比较大。蛛形纲动物3目16科54种,其中蜘蛛目占绝对优势,共计13科45种。昆虫和蛛形纲动物主要分布在昆嵛山、岠嵎山、正棋山、马石山等植被覆盖度较高、人为干扰较小的丘陵区域。
陆生野生兽类共计6目10科20种,其中豹猫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猪獾(huān)、狗獾、艾鼬(yòu)、黄鼬为省级重点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里口山、伟德山、正棋山、昆嵛山、岠嵎山等丘陵区域。
两栖类动物共计1目5科10种。东方铃蟾、黑斑侧褶蛙、金线侧褶蛙、中国林蛙为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多分布于河流、水库、湿地附近,昆嵛山、岠嵎山发现数量较多。
爬行类动物共计2目7科20种。其中的乌龟、团花锦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无蹼壁虎、棕黑锦蛇、黑眉锦蛇、团花锦蛇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伟德山、正棋山、昆嵛山发现较多。
野生鸟类共计22目69科38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0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5种;发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极危物种3种、濒危物种8种、易危物种15种、近危物种22种。列入山东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的鸟类51种;列入国家“三有动物名录”的鸟类285种。主要分布于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桑沟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五垒岛湾国家湿地公园、海驴岛、乳山口、母猪河等地。
我市陆生野生维管植物共计115科827种。调查发现6个山东新纪录属种,分别是杜家岛发现的野扁豆和大野豌豆,正棋山和昆嵛山发现的五福花、垛山发现的小顶冰花和辽吉侧金盏花、昆嵛山发现的箱根莎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有野生玫瑰、青岛百合、鹅掌楸、紫椴等8种。其中野生玫瑰已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专项拯救的极度濒危物种名单”,为山东省唯一一种极度濒危植物。
此次调查工作所取得的数据和成果,为我们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持。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保护重点和优先区域,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规划和管理方案,提高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保护措施更加精准地落实到位。
各位朋友,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我们宝贵的自然财富,保护好它们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以此次调查监测工作为契机,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创新保护方式,努力推动我市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为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威海,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而不懈努力!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感谢记者的提问。
威海市野生鸟类共计22目69科38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0种,占总种数的5%,主要包含中华秋沙鸭、青头潜鸭、白鹤、丹顶鹤、白头鹤、大鸨、黑鹳、东方白鹳、黑脸琵鹭、黄嘴白鹭、黑嘴鸥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5种,占总种数的17%;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鸟类中,极危物种为青头潜鸭、白鹤、黄胸鹀3种,濒危物种为中华秋沙鸭、丹顶鹤、东方白鹳、黑脸琵鹭、大杓鹬、大滨鹬、草原雕、猎隼8种;易危物种为鸿雁、小白额雁、长尾鸭、红头潜鸭、白头鹤等15种;近危物种为鹌鹑、白眼潜鸭、罗纹鸭、秃鹫等22种。列入山东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的鸟类51种,占总种数的13%;列入国家“三有动物名录”的鸟类285种,占总种数的75%。
威海市处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和西太平洋迁飞通道上,区域内候鸟和旅鸟占到80%左右,栖息地主要是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桑沟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五垒岛湾国家湿地公园、里口山、海驴岛、乳山口、母猪河等地。可以看出,威海市鸟类资源数量繁多、种类丰富,保护责任重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系统组织专业监测队伍,持续对迁徙鸟类的主要分布区、越冬地、繁殖地、迁飞停歇地、迁飞通道、集群活动区等区域,开展巡查巡护,及时掌握候鸟种群变化、迁徙时空动态和主要威胁因素,切实保障候鸟等鸟类种群及其栖息地安全。
感谢记者对我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关注。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依法履行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资源安全职责,主要包含以下工作。
(一)规范人工繁育机构。依法规范行政许可事项办理,监管相关机构开展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活动。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重点对人工繁育许可、经营利用、技术人员资质、卫生防疫、应急预案制定等情况进行指导检查,促进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野生动物企业规范、安全发展。
(二)严厉打击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各级林长和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作用,上半年联合公安局、市场监管局、威海海关等部门开展了“春季护鸟专项行动”“清风行动2025”、“打击非法猎捕交易食用野生鸟类专项整治”等执法行动,对花鸟市场、农村大集、养殖企业、果园种植区等场所进行全面排查,严格依法查处违法猎捕、运输野生动物和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行为,严厉打击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违法活动。
(三)建立规范的收容救护体系。加强对野生动物救助收容机构的排查整治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予以撤销;对存在问题的,予以指导整改;对规范运营的,予以支持。定期对救护工作开展情况和场地设施等进行检查,逐步完善和提升全市收容救护能力。
(四)强化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持续开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普及保护知识,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防治局面。
感谢记者的提问。
我市现有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7处,包括:威海市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所、刘公岛野生动物救助站、威海弘英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环翠区萌宝亲子动物乐园、文登区五垒岛湾国家湿地公园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西霞口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助中心、临港区上善堂野生动物救助站。所有救助站位置分布合理,基础设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能够承担起全市陆生野生动物的饲养管理、动物疾病预防治疗、外伤的处理和养护等收容救助职责,目前主要救助类型为哺乳动物、鸟类,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救助陆生野生动物80种193只,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6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种53只。广大市民朋友如发现需救助动物,可送至附近救助站,或联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值班电话(5173079)。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推进全市陆生野生动物救助站提质升级,加强标准化、专业化建设、社会化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野生动物保护新格局。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