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事业发展情况
■发布人: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市知识产权局局长 梁明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桥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辛运锋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 赵建波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梁明,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桥,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辛运锋,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赵建波,向大家介绍威海市“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事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发布会的媒体有:上级媒体、网站驻威新闻机构,威海市新闻媒体,威海发布等。
首先,请梁明局长介绍“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事业发展情况。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威海市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十四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场监管系统认真落实“十四五”规划各项部署,牢固树立“大抓经济、大抓基层、大抓落实”鲜明导向,全力营造更具活力、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十四五”市场监管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下面,向大家介绍“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工作情况。
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全省率先出台公平竞争合规指引清单,为规制行政垄断、助力企业合规经营提供精准指引。深入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等改革,推动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审批时限平均缩减20%;持续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和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联合抽查比例达到74.26%,比“十三五”末提升了44个百分点,真正实现“上一次门、查多项事”。积极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通过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助力小微企业融资80亿元,切实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全面推行“服务型执法”与信用修复机制,依法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案件占比超过85%,累计为8300多户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助力企业重塑信用、重返市场。“十四五”以来,全市新增经营主体6.9万户,较“十三五”末增长17.49%,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二是市场秩序更加规范。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市场秩序持续向好。“十四五”以来,全市共查处涉及价格收费、侵权假冒、反不正当竞争及食品药品等领域的违法案件3.1万件,有力震慑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持续深化“放心消费”建设,完善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目前全市共建成消费维权服务站149处,发展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9300余家、先行赔付商户5100余家,消费维权渠道更加畅通、保障更加有力。“十四五”期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累计受理消费者诉求35.7万余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506.3万元。推动出台《威海市预付式消费监管工作机制》和《关于依法处置职业索赔行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导意见》,为精准治理预付式消费乱象、有效规制职业索赔行为筑牢了法治保障体系。
三是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扎实推进质量强市及品牌战略,质量强国建设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持续深化质量强企、强县、强链建设,2家企业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省长质量奖总数达到7家,数量居全省第2位;31家企业入选“好品山东”品牌。质量强县建设实现突破,3个区市成功入选国家质量强县培育库,其中环翠区获批全国质量强县培育建设创新试点。围绕八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优势产业链,加快布局了一批高端质量基础设施,全国唯一的医疗器械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落户威海;国家渔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获批省内唯一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签约实验室;威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成为全国地市级首家STC(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授权食品实验室,目前已有30个产品获得优质“正”印认证,助力西洋参、无花果茶等特色产品实现“借港出海”。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全市主持或参与制修定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379项、行业标准126项,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了91.7%、73.2%、20.1%。五年来,全市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从79分提升到86.25分,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四是知识产权活力持续释放。着力构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体系,为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威海市及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高区4个区市分别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市、试点县(园区)。深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全市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9004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14.71件,较“十三五”末分别提高了137.7%、203.3%。持续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五年来累计完成知识产权转让许可10200余次,惠及企业近1600家;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450笔、总额达168.6亿元,稳居全省前列,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得到充分释放。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累计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58家,省梯次培育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2家。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构建多元纠纷调解机制,成功获批国家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乳山牡蛎、文登西洋参分别入选国家和省级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
五是安全监管形势稳中向好。坚持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食安威海”建设三年提升行动、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特种设备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等,“十四五”期间,全市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成功通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复审,获评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药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工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特种设备保持“应登尽登、应检尽检”,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安全事故。食品、药品、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安全智慧监管水平持续提升,创新打造医疗器械经营风险预警系统、“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气瓶全链条信息追溯平台等一系列数据运用场景,实现由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管转变、由事后整治向事前防范转变,监管效能显著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市场监管新形势新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大抓经济”的鲜明导向,认真谋划“十五五”规划,以更大力度、更强举措推动市场监管工作提质增效,为奋力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贡献力量。
感谢您的提问。“十四五”以来,市场监管局始终把“大抓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强质量基础设施,筑牢产业发展“硬支撑”。聚焦全市八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优势产业链,系统整合标准、计量、检验检测等创新发展要素,布局建设了国家碳纤维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医疗器械标准创新发展基地、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省热量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一批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同步建成13个“一站式”质量服务平台,累计为1500余家企业提供质量服务4600余次,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同时引入香港检验检测和国际高端认证资源,争取STC山东工作站和授权实验室落地威海,为我市优质产品“借港出海”开辟了新通道。
二是深化品牌和标准化建设,提升产业发展“软实力”。坚持以品牌战略赋能产业发展,持续完善品牌梯次培育机制,优化品牌奖励扶持政策,累计发放品牌奖励资金超千万元,构建起多层次、多维度的品牌发展体系。通过精准指导、重点帮扶,支持企业冲击国家级、省级品牌奖项,“威海精品”的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以标准升级带动产业转型,鼓励企业将先进技术、专利成果转化为先进标准,累计建成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98个,涵盖高端制造、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标准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持续显现。
三是强化知识产权赋能,注入产业发展“新动能”。以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为统领,推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全链条协同发展。在创造环节,深入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支撑、精准指导,推动专利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在转化运用环节,通过创新质押融资、专利导航、转化运营模式,进一步激活创新资源;促成高校院所专利转让许可336件次,实现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的精准对接。在保护环节,推动乳山牡蛎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顺利通过验收;高标准建成“1+4+N”海外维权援助体系,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同时,创新搭建知识产权“一件事”集成服务平台,累计开展“威知讲堂”公益培训54场、6000多人次,实现了服务从“有”到“优”的全面提升。谢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十四五”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坚持以“放心消费在威海”为主线,全力营造安全、放心、优质的消费环境,着力增强消费者获得感、体验感,为全市提振消费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以机制创新保障消费权益。在威高广场、九龙城等34处商业综合体全面推行“线下无理由退货”和“先行退款”机制,涵盖商户9000余家,基本实现全市消费集中场所和网红旅游打卡地全覆盖。累计完成先行退款181笔、退还金额33.07万元。针对我市旅游旺季消费活动特点,在韩乐坊等5个热门商圈、景区创新推行“警监联动”“1+N涉旅纠纷快调快处”模式,联合属地市场监管、警务人员开展流动维权,实现“小纠纷现场化解、复杂问题24小时响应”,推动热门商圈、景区投诉量同比下降21.2%,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9.6%。
二是以多元共治提升维权效能。建立投诉举报“2小时分转、24小时回应”快速处置机制,“十四五”期间高效处置消费投诉35.7万件,按期办结率保持在99%以上。全面拓宽维权服务网格,在全市大中型商超、综合体、社区、专业市场等消费聚集场所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149家,累计受理消费投诉、咨询7526件,和解率达97%。同时,整合社会力量,组建“网格员+自律委员会+志愿队”三支诚信经营维权队伍,构建起覆盖广泛、响应迅速的基层维权网络,常态化开展纠纷调解、诚信宣传和经营行为引导,推动消费纠纷源头化解。
三是以场景升级提振消费信心。以放心消费建设为抓手,在全市深入开展放心消费“承诺践诺”活动,引导经营主体在显著位置公开商品服务标准、退换货制度、消费纠纷和解规定等承诺事项,以诚信经营提振消费信心。“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放心消费商圈、放心消费景区、放心消费社区23处,实现消费环境全面升级。谢谢!
感谢您的提问。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底线。“十四五”以来,市场监管局坚决贯彻“四个最严”要求,以“食安威海”建设为总抓手,深入实施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全方位筑牢食品安全防线,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压实各方责任,建立全链条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市食药安办统筹协调作用,出台《威海市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等20余项制度文件,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体系。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和“食安威海”建设三年提升行动,聚焦农产品溯源管控、农药兽药减量使用、畜禽屠宰规范整治等关键环节,创新建立跨区域质量监管、产地追溯和品牌保护协同机制,持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效能。“十四五”以来,全市食品安全抽检超13万批次,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9%以上,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准靶向监管。紧盯农贸批发市场、网络订餐、校园及周边食品等重点业态,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集中用餐单位,肉制品、乳制品、保健食品等重点产品,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精准排查化解食品安全隐患。始终保持高压执法态势,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制假售假、过期变质等违法违规行为,“十四五”以来,累计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4.6万家次,查办食品案件2664起,其中移送公安机关涉刑案件36起,以最严监管保障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是推动社会共治,打造惠民服务品牌。创新推行食品安全“你点我检”工作机制,常态化组织执法人员走进城乡大集、社区、商超等消费集中场所开展“百姓点检日”活动,联合新闻媒体打造“食时关注——电视问检”栏目,让群众“点单”、部门检测、结果公开。同时,组建社区、校园食品安全志愿者队伍,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监督,不断扩大“你点我检”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五年来,累计开展线下活动137场次,吸引2.1万余人次参与,根据群众意愿完成抽检4000余批次,全力营造食品安全人人参与、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