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邢海文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交通运输事务服务中心党委书记 于雪辉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志伟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港航事务服务中心主任 郭忠启
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 刘维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邢海文,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交通运输事务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于雪辉,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志伟,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港航事务服务中心主任郭忠启,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刘维强,向大家介绍威海市“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发布会的媒体有:上级媒体、网站驻威新闻机构,威海市新闻媒体,威海发布等。
首先,请邢海文局长介绍威海市“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有关情况。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我市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十四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交通运输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以互联互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指引方向,持续在打造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上攻坚发力,加速融入“一带一路”“胶东经济圈”等重大发展战略,全力构建“三网三圈多枢纽”综合立体大交通格局,奋力推动威海交通运输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整体情况来看,过去这五年,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十四五”规划所确定的15项主要指标,总体完成状况良好,其中,“县县通高铁”等多项指标均提前完成,且在全省率先完成。预计2025年年底,全市交通运输项目累计投资总额达到309.01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跃上新的台阶。“市域一体、国内通达、联通海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速构建,交通运输综合能力、服务品质以及治理能力大幅提升,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发展成效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综合交通网络更加完善
公路建设:截至2024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6843.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5.1公里,高速公路占比全省第5,国省道占比全省第1,普通国省道线网密度全省第2。荣乌高速烟威段建成通车,文双高速稳步推进,高速公路荣成至牟平段、乳山连接线纳入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环山快速路二期成功立项并即将开工建设, 乳山口大桥实现顺利合龙,“三横两纵”的高速公路网和“八纵六横一环”普通干线路网加快成型。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5503.6公里,农村公路列养率、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比例全部达到100%,建制村硬化路、公交车、物流网点实现全覆盖。
铁路建设: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17公里,较“十三五”末增加103公里,高铁路程位居全省第7位,高铁站区县覆盖率100%,莱荣高铁于2023年底通车运营,与青荣城际铁路构成市域高铁环线,实现县县通高铁。桃威铁路一期改造推进顺利,提升了货运能力与服务水平。威海客运中心成为出租车、私家车、公交车、客车、普通列车和城际铁路“六站合一”的综合交通枢纽。
港口及机场建设:启动《威海港总体规划》修订,加强各港区功能调整和升级改造,全市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34个。大水泊机场完成改扩建,升级为国际机场;威海新机场和荣成通用机场加快推进,构建起“运输机场+通用机场+起降场”协同发展的现代化机场体系,并超前布局文登、乳山、高区、环翠等通用机场储备节点。
二、运输保障质效双升,服务供给优质高效
群众出行“人享其行”,从“走得了”转变为“走得好”。2024年全市共完成客运量2873.82万人次,相较2020年增长112%,年均增长率27.9%。公共交通实现“城乡一体”,开通城乡公共交通线路370条,市区公交站点实现500米全覆盖,建制村公交实现全覆盖;定制公交线路“服务多元”,开通通勤线路31条,旅游定制线路18条,社区和镇村微循环线11条,精准匹配多样化出行需求。高铁网直连全国主要城市,旅客可直达北京、上海、沈阳、西安、郑州、广州、成都等16个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沿途经停大中小城市100多个,2024年旅客吞吐量为270.9万人次,位居全省第4。威海港共开通国际、国内海上班轮航线35条,中韩客货班轮航线航线及船舶数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居全国首位。大水泊机场2024年运营客货运航线44条,通达北京、上海、仁川等38个重要城市。
货物运输“物畅其流”,从“运得出”转变为“运得畅”。构建“日韩-威海-欧亚东西双向”多式联运大通道,中欧、中亚、中蒙、中俄及中俄冷链运输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首开威海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市的TIR国际道路运输业务,实现“四港联动”中韩整车跨境运输第二阶段试运行,东西互济、陆海联动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快捷高效。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5463.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55.5万TEU,分别位居全省第6和和第4。大水泊机场货物吞吐量2.4万吨,位居全省第4。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全域推进,组建区镇村三级客货物流网,建立起“邮快合作+绿色通道+三级物流统仓共配”工作模式,乡镇快递网点实现全域覆盖,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均获评全省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
三、行业治理能力提升,安全防线坚实牢固
样板试点创建成绩斐然。高标准开展交通运输类改革试点和交通强国试点项目7项,出台《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市行动方案(2022-2025年)》《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建设方案(2025-2035年)》,全力打造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持续构建“快进集散慢游”的全域旅游交通网络,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成为山东省“千里滨海”主题廊道的精华路段,登上全国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佳案例榜首,被评为全省首批精品旅游公路典型案例。“千里海上观威海”交旅融合项目获评省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示范案例。威海市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荣成市、文登区、乳山市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扎实开展“信用交通”建设试点创建工作,荣成、文登及乳山市先后列为“信用交通县(市、区)”试点创建典型单位。
行业管理服务提档升级。建立健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规范化长效机制,出台《威海市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建立多部门网约车联合监管工作机制,推动网约车合规经营,网约车双合规率达90%以上,排名持续保持全省前列;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电子证照相关工作,强化信息互联共享,切实便企利民;积极推动“跨省通办”业务办理,审批效率同比提升50%,群众满意度均为99%以上;进一步规范交通运输领域涉企行政执法和检查,全面优化交通运输法治化营商环境。
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八抓20项”创新举措,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百日攻坚”行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等行动,组织专家对152家重点企业开展安全生产诊断帮扶活动,协助企业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和安全管理漏洞1.2万余条,开展应急演练500余次、开工第一课1000余场,培训企业员工15万余人次;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领域信用建设,113家Ⅰ类企业、1976家Ⅱ类企业纳入信用监管范围,实现公路、水路、铁路等重点领域全覆盖。
四、创新驱动赋能发展,智慧绿色转型加速
智慧交通建设取得新进展。围绕应用场景搭建了交通视频采集系统、出租汽车智能服务系统等12个系统,涵盖营运客货及出租网约车辆备案审批、从业资格管理、视频监控、引航指挥调度、驾培管理、交通执法、重点营运车辆检测等领域。
绿色交通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展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利用G228丹东线长会口大桥管理处现有设施,打造彰显威海千里山海特色的省内首个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近零碳示范驿站。中心城区新能源公交车占比提升至100%,更新的出租车、网约车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达到100%,具备光伏发电的公交场站8个,公交场站充电桩数量307个;在威海湾港区建设首座短途新能源集卡车换电站。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高水平、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做好“十五五”期间交通运输工作,立足威海在东北亚的桥头堡定位,着力打造“海陆空三港驱动、东西双向互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争取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作出更大的交通贡献。
感谢媒体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十四五”以来,威海市深入贯彻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紧扣“安全、便捷、绿色、高效”目标,推动道路运输高质量发展,为精致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交通支撑。
一是货运通道不断拓展,国际物流能力显著提升。加快建设面向日韩、联通欧亚的国际物流枢纽,稳步推进中韩整车运输试运行,累计发运138次,货运量达937.56吨,有效提升对韩运输效率。欧亚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开通中欧、中亚、中蒙、中俄及冷链线路,通达15国50余城。威海中外运成功创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并完成“一单制”试点评估。2024年9月,首开威海至俄罗斯圣彼得堡市的TIR国际道路运输业务,标志着TIR运输正式落地,目前已有5家本地企业取得TIR持证资质,国际运输便利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二是客运服务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动能持续激发。我市积极推进公交都市与绿色出行“双城联创”,2023年8月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全市公交线路达398条,公交车1956辆,建成虚拟电子站牌2300个,市区公交出行分担率达32.2%。同时围绕游客出行和城乡联动等场景,创新实施交通融合发展。创新“交旅融合”模式,依托山海资源和文旅热点,开通“千里山海观光巴士”、环海路观光线、威海至成山头旅游线等20余条特色旅游线路,部分线路配备随车讲解和特产销售,提升游客体验。深化“交邮融合”模式,依托“村村通公交”网络,临港区更新客货两用公交,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11条,覆盖50个村级网点,实现“城乡公交带货、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
三是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落实“四减四增”政策,大力推进交通结构绿色化,全市共有出租、网约车12266辆,新能源占比超90%;持续淘汰老旧公交,新增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66.92%,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清洁化水平;完成145辆县际班车集约化改造,新投入新能源客车36辆,逐步构建绿色智慧、高效便捷的城乡出行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智慧交通、多式联运和跨界融合等重点工作,加快构建现代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全力打造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
谢谢。
“您好,我们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威海的交通建设,特别是铁路和民航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能否请您系统性地介绍一下,这五年来威海在铁路和民航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上取得哪些成绩,以及这些成就如何为威海的城市能级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感谢媒体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十四五”以来,我市铁路与民航事业双双实现跨越式发展,共同构筑起威海内外联通的“立体走廊”。具体来说:
一是铁路基础设施持续优化。时速350公里的莱荣高铁建成通车,与青荣城际铁路一南一北成环状运行格局,补齐市域铁路发展短板;启动实施桃威铁路电气化改造先期工程、接续工程、一期工程等一批建设项目,推动桃威铁路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开展威海客运中心(威海站、威海北站)一体化改造提升工程,威海站新增候车面积约2600平方米,威海北站新建进站门斗约230平方米,新建风雨连廊约910平方米,两站出租车、网约车及换乘区域空调改造约1.31万平方米和7200平方米的网约车专用区域,群众候乘和换乘体验全面提升。
二是列车运行组织显著优化。协调开展青荣城际铁路提速运行,运行时速由200公里/小时提升至250公里时速运行,全面提升威海对外互联互通能力;争取国铁部门历史性开行跨青荣、莱荣铁路的旅客列车,创新推出青岛、烟台、威海环线运行列车,极大便利了区域人员往来与融合发展;针对烟台南站改扩建导致的青荣城际烟台至威海段中断运行,积极沟通争取支持,封闭施工时间有效避开了我市暑运及“十一”黄金周的客流高峰。封闭施工期间,在我市7个动车站停靠动车总数量较去年同期小幅增加4列,基本保持一致。
三是民航发展展现强劲势头。威海机场新货库区投入使用,满足年货邮吞吐量约2.6万吨保障需求;停机坪及附属设施改造、航管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安检通道及附属设施改造工程建成投用,机场地面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威海新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已批复新机场场址,出具了预可研报告行业审查意见,正式批复了“威海昆嵛山机场”命名,圆满完成了“军地协议”签订工作,正加快推进项目立项。航线网络布局不断优化,高峰时期执飞航线49条,通航城市46个,分别较“十三五”末增加28.9%和39.4%,2021-2024年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起降架次分别增长35.1%、24%和8.4%。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锚定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建设目标,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全力推进昆嵛山机场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持续协调优化铁路班次、空中航线网络布局,深化枢纽场站功能融合,推动铁路民航发展再上新台阶,为威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谢谢。
感谢媒体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威海市三面环海,向海洋要生产力、求增长极,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预计2025年,全市港口旅客吞吐量137.3万人次、货物吞吐量529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52万TEU,相比2020年分别增长178%、37%、24.3%,海运连接度逐年攀升。具体看来:
一是航运网络越织越密。“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开辟威海-京唐、威海-坦桑尼亚等国内外航线7条,构建起联通国内江苏、河北等5个省份16个城市,以及日本、韩国等5个国家14个城市的航线网络,国际国内双循环持续畅通。其中,威海-青岛内支线周运行航次最高可达14班,成为中国北方航班最密集的公共内支线;中韩航线共9条、周运行航次21班,是国内对韩客货班轮最密集的城市。
二是港口设施优化升级。“十四五”期间,威海湾港区客滚区5号客货滚装泊位、一突堤19号多用途泊位、招商局金陵船厂1号及4号舾装码头等5个港口工程完成建设,枢纽功能日趋完善;发布《威海市港口章程》,提供系统、完备、准确的行业规则。目前,全市拥有商用、修造船专用装卸等港口泊位7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4个,包括客滚、油品、散杂货等类型,能够满足各类货种作业需求。
三是交旅融合发展强劲。“十四五”期间,发布《海上经营性休闲旅游船舶经营站点设施设备配备指南》《威海市客运船舶停靠站点管理办法》文件,统一标准要求。新开通威海-猫头山、刘公岛-鸡鸣岛等文旅航线3条,目前,全市有陆岛游航线5条、环岛游航线3条、近海游航线3条、跳岛游航线2条、小艇观光航线8条,与千里山海旅游自驾公路一起,构建起陆海统筹、山海融合的全域旅游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持续织密现代航运网络、转型升级港口设施、发展海事服务产业,推动全市水路运输成为新时代海上的驼铃帆影、大道驿站。
谢谢。
感谢媒体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一、全市公路基本情况。威海市国省干线公路19条,通车里程达到1340.1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35.163公里、一级公路510.507公里、二级公路579.539公里、三级公路14.911公里。普通国省道15条,基本形成“八纵六横一环”普通干线路网,总里程1104.957公里,其中国道3条382.427公里,省道12条722.53公里。高速公路4条,基本形成“两纵两横”高速路网结构,其中国家高速公路2条141.891公里,省高速公路2条93.272公里。拥有特大桥3座,大桥71座,中桥111座,小桥涵501座,二级以上公路比重达到98.9%。威海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5503.587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县乡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79.4%,位居全省第一。
二、全市公路项目实施情况。(一)高速公路项目。G18荣乌高速威海至烟海高速段改扩建项目实现主线通车,G18荣乌高速威海文登区至双岛湾科技城段项目加快推进。(二)普通国省道项目。1.新改建项目。将全市9个项目成功纳入省级交通规划,目前已实施3项,其中S201威东线田和至温泉段改建工程和G228丹东线威海九龙湾至西霞口段旅游公路示范工程已顺利完工,G228丹东线乳山口大桥工程正在加快建设;纳入储备项目6项,其中S302成威线皇冠街道至张村镇段改建工程已完成立项与施工图批复,正办理土地组卷等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其余5个储备项目正开展前期论证。2.养护项目。大力实施普通国省道修复养护和路面改造,切实加大对等级低、路况差等路段的改造力度,累计完成养护工程571公里,投资约14.6亿元。目前路面技术状况良好,2025年上半年普通国省道优良路率达到96.18%,相比2024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路网效能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G228丹东线威海段作为全省唯一的普通国省道路段成功入选2025年度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工程典型案例报部候选清单。(三)农村公路情况。累计新建农村公路249.751公里,实施路面改善工程1939.249公里,完成安防工程1115.891公里,荣成市、文登区、乳山市先后成功创建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威海市荣获省级示范市称号,实现示范创建“一片红”。
三、公路交旅融合发展情况。修订《威海市全域旅游交通网规划》,高标准打造1001公里的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实施旅游服务功能提升工程,完善千里山海旅游公路特色信息标识、智慧信息、安全设施、慢行服务等六大配套系统,推动“交通+旅游”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公路旅游服务水平。“打造千里山海旅游公路、推动交旅融合发展”试点项目于2023年3月获批为交通强国省级试点任务,2025年2月升级为国家级试点,计划2026年10月底前完成部、省试点任务的相关成果与验收工作,千里山海旅游公路,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亮丽名片。美丽农村路建设省内领先,在全省率先构建逻辑严密、指标量化、操作性强的规划、标准及评价体系,并成功打造了以环翠区盘山乡村旅游路、荣成市环海路(樱花湖至八河港段)、乳山市乡道青马线为代表的一批“美丽农村路”精品路段,形成了“一县一特色、一路一风景”的发展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抓好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持续提升路网质量、安全水平、服务能力,持续深化交旅融合发展,为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威海样板贡献公路力量!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