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医健康说”情暖四季系列健康知识新闻发布会冬季专场
■发布人: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杨正辉
市疾控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 于洋
市立医院心血管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 沈莉
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 郭志丽
市胸科医院党委委员、肝病一科主任 臧玮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召开“鲁医健康说·情暖四季”系列新闻发布会冬季专场,邀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杨正辉; 市疾控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于洋;市立医院心血管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沈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郭志丽;市胸科医院党委委员、肝病一科主任臧玮,向大家介绍我市在传染病防控方面采取的措施以及冬季传染性疾病预防和健康知识,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发布会的媒体有:上级媒体、网站驻威新闻机构,威海市新闻媒体,威海发布等。
首先,请杨正辉副主任介绍我市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采取的措施。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
入冬以来,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进一步增大,市民的室内活动逐步增多,空气流动性减弱,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流行的风险持续增加。综合全国、全省疫情形势,结合我市监测数据,今年冬季我市将呈现以流感为主、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叠加流行态势。预计后续流感疫情将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征,流行强度持续增强,人群密集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可能性增加;新冠病毒感染将继续保持低水平流行强度。
为做好今年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市卫生健康委提前谋划,积极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一是加强综合防控力度。坚持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等多病同防,压实“四方责任”,继续发挥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作用,与住建、民政、水务、公安、司法、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密切协作,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二是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积极推进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应用,坚持“多病种同监测 、一样本多检测”,组织开展哨点医院、城市污水等多渠道监测,加强数据的分析利用,开展日监测、周分析和月评估。组建了威海市传染病疫情研判专家指导组,为决策提供核心智力支持。进一步完善了市、区市两级传染病应急组织体系,保障一旦出现聚集性疫情,迅速响应、高效处置。三是做好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指导学校、托幼机构做好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追踪等相关工作。指导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做好内部防控。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主动接种流感等疫苗,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今年9月以来,全市已接种流感疫苗7.3万剂次,全市流感疫苗储备充足。四是强化医疗服务和健康宣传教育。持续做好医疗机构诊疗情况监测,统筹调配医疗资源,保障临床救治需求。切实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定期发布健康提示,指导公众科学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
另外,今年12月1日是第38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守正创新,终结艾滋”,旨在深刻认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在总结、继承既往有效防治工作经验和典型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倡导社会各界共同承担艾滋病防治责任,加强艾滋病防治措施的探索创新,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市卫生健康委将以“世界艾滋病日”为契机,整合资源、创新思路,部署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促进各项措施落实,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的良好氛围。
谢谢。
入冬以来,气温下降明显,市民的户外活动减少,室内活动相应增多,空气流动性不足容易引起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感染风险,这一阶段常见的病原体有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等。
从监测数据来看,近期我市流感病毒活动水平呈小幅上升趋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检出率也呈现波动上升态势。新冠病毒感染呈持续下降趋势,预计将继续保持低流行状态。研判认为,今年冬季我市仍将呈现以流感为主、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叠加流行态势,近期我市各级疾控机构也陆续处置了几起小规模校内流感聚集性疫情,但总体情况看,目前的流感疫情仍保持在季节性流行初期水平。从实验室检测结果来看,我市的流感病毒型别以甲型H3N2为主,和全省相同,与去年的以H1N1为主明显不同。
这里,我为大家科普一下流感的情况。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近几年在人群中呈季节性流行的主要是甲型的H1N1亚型、H3N2亚型和乙型的Victoria亚型,相对于乙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宿主众多,更易发生突变或重配,造成其在人群中快速传播。丙型流感主要引起散发疫情,丁型流感主要在动物间传播。流感的主要症状是头疼、发热、肌痛,以及全身不适等。在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通常是自限性的,大致在发病3-5天后发热症状会得到缓解,7-10天基本可以痊愈。但如果发生了肺炎等并发症,可能病程就会相对长一些。
防护措施:
一是要接种流感疫苗。接种疫苗可以减少感染、减轻症状,减少发展为重症的风险,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可显著降低学生等群体发生流感聚集性疫情风险。一般来说,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后会在1-4周内产生抗体,保护作用可维持约6-8个月,由于每年流感流行的病毒亚型不完全相同,建议每年接种一次。具体情况大家可以到辖区预防接种门诊咨询。
二是要做好日常防护。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对于幼童、老年人应该尽量避免或减少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如果必须去的话,建议要科学佩戴口罩,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
三是要加强健康监测。对于学校、托幼机构等特殊场所,要加强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及追踪,避免学生、教职员工带病上课、上班。要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空气流通,做好环境清洁卫生工作,开展日常消毒,主动引导学生课间活动后增加洗手频次。出现疑似或临床诊断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例的班级应加强症状监测、病例管理、消毒通风等措施。
谢谢大家!
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暖是第一位的关键措施。首先要做好关键部位保暖,头部、颈部、脚部血管丰富且容易受寒,外出时务必戴帽子、围巾,穿保暖性好的鞋袜。其次要牢记“慢”字诀:早晨醒来不要立刻起床,先在床上躺几分钟,活动四肢后再慢慢坐起;起身时避免猛然站立,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引发头晕摔倒;从温暖室内到寒冷室外,建议在楼道等过渡区域稍作适应,给血管缓冲时间。另外,需合理使用空调/暖气,保持室内温度在18-22℃为宜,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同时要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除了保暖,生活方式上还有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饮食方面遵循“三低一高”的饮食原则: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有助于稳定血压;低脂饮食,减少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的摄入,多选择鱼、禽等白肉;低糖饮食,限制含糖饮料和甜点的食用;高纤维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保持大便通畅。运动方面要“择时而行、适度而为”:避免在寒冷的清晨,尤其6-10点进行户外锻炼,这个时段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期,建议选择上午10点后或下午;雨雪天气路滑时,可选择太极拳、体操、爬楼梯等室内活动;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劳为宜,且运动前一定要充分热身。同时必须戒烟限酒,因为吸烟和大量饮酒都会导致血管痉挛、血压升高,直接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另外,保持心态平和也很重要,要避免过度兴奋、愤怒、焦虑、悲伤等剧烈情绪波动。
已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是重点关注的高危群体,必须更加重视预防工作。首先要坚持规律服药,严格控制各项指标。其次要勤测血压,建议每天早晚固定时间测量并记录,尤其要关注晨峰血压。最重要的是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停药或随意更改药量,冬季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压方案。同时要避免会导致血压“过山车”的行为,比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等,这些行为都可能引发血压骤升,增加发病风险。
高危群体如果出现血压持续偏高、头晕、头痛等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由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切勿自行处理。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一、冬季高发的儿童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染性强,症状通常比普通感冒重,表现为高烧(39-40℃)、全身酸痛、乏力、头痛,咳嗽、咽痛等,患病后,建议尽早口服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抗病毒药物。
2.普通感冒:由鼻病毒等其他病毒引起,一般症状较轻,大部分是病毒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主要是对症处理。
3.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常发生于2岁以下小儿,发病高峰年龄2-6月,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主要原因。典型症状为喘息、呼吸急促、咳嗽。目前尚没有特异有效治疗,也没有疫苗,注意吸痰等呼吸道管理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4.肺炎支原体感染:要知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轻者可不发病,或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典型症状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夜间加重,常伴有发热,容易重症肺炎或有并发症,一线药物是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无效,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8岁以上儿童可以使用二线替代药物,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5.细菌性感染:如肺炎链球菌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等,通常病情较重,要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
但是很多呼吸道疾病,单从症状难以区分是哪种病原,可以结合血常规及呼吸道病原检查尽快明确诊断,开启有针对性的治疗。
二、出现这些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重点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出现以下情况及时就医:1.反复高热,或发热超过3天;2.剧烈咳嗽,影响正常睡眠或生活;3.呼吸加快或呼吸困难;4.严重呕吐;食欲不好,甚至拒食;5.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易激惹、嗜睡。尤其是:有基础病的孩子,容易发展为重症。小婴儿,特别是小于3个月的婴儿发热,要及时去医院查找病因。
三、主要预防措施
尽管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不同,但是它们的传播方式都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所以防控措施也基本相同。1.接种疫苗:这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如流感、肺炎球菌等疫苗。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的清水洗手。接触公共场合电梯按钮、门把手,咳嗽或打喷嚏后都要及时洗手或进行手部的清洁。3.戴口罩:尽量不要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如果必须要到这些场所,要佩戴好口罩,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帕掩住口鼻,避免飞沫四溅,污染手部或环境。4.多喝水:均衡饮食,适当休息,尤其是不建议带病上学,做好学校和家庭一体的防护。5.勤锻炼:天气好的时候,适当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和耐寒能力,生病时自身免疫力是顺利康复的最关键因素。
感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我市目前艾滋病疫情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但未来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艾滋病已经不是个别高危人群的特有疾病,而是呈现出向普通人群蔓延的趋势。近些年,一老一小两类人群成为我市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对象。20岁以下年轻感染者和60岁以上老年感染者所占构成比呈上升趋势。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
市民预防艾滋病的关键,就是采取措施切断上述三种传播途径。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避免经性途径传播。性途径传播是目前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其中,无保护的男男同性性行为的传播风险最高,其次为无保护的男女异性性行为。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人对艾滋病认识不充分,与性伴交往时存在侥幸心理,总觉得自己不会“中招”,因此放松了警惕,没有提前进行检测也没有规范使用安全套,最终不幸感染。我们常说“无法通过外表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毒”,这就意味着一个人无论身份、职业、相貌、财富状况、性格特点等,都有可能是艾滋病感染者。我们倡导市民避免高危性行为,保持单一性伴侣,全程规范使用安全套;同时积极接受检验检测,做到“知情交友”。第二点要坚决抵制毒品。共用注射器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极高。口吸毒品也同样危险,它会使人的精神状况出现异常进而发生高危性行为。第三点要接受婚检、孕检,彻底切断母婴传播途径。我们现在已经具备完善的母婴阻断技术,通过早期筛查和规范干预,感染艾滋病的孕妇也能生下健康宝宝。关键在于主动就医、遵从医嘱,不隐瞒病史,确保孕期、分娩及哺乳各阶段均接受专业指导。
市民如果已经发生了高危行为,应尽快到疾控中心或定点医院进行咨询与检测,必要时启动暴露后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不仅可延缓疾病进展,还能有效控制传播风险,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市级定点医院为威海市胸科医院,各区市的定点医院分别为威海市中心医院、荣成市人民医院和乳山市人民医院。
我们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全社会应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政府部门也将持续加强宣传教育,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检测咨询服务。
众所周知,结核病和肝病是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传染病,随着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不断发展,这些疾病好像逐渐远离了公众的视野,导致群众对这些传染病知识了解掌握的并不多,能不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感谢您的提问。我先简要介绍一下结核病的相关问题。
结核病是伴随人类历史最长,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慢性传染病。在20世纪40年代链霉素等抗结核药物发明之前,结核病几乎是不治之症。近年来,我国结核病疫情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结核病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459/1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病率为66/10万,较1979年下降了64%。
结核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痨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也可累及淋巴、骨骼、脑膜等部位。它通过空气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排出含菌飞沫,他人吸入即可感染。典型症状可概括为“两大核心,伴随全身”:一是呼吸道表现,如长期咳嗽咳痰、咯血或痰中带血;二是全身中毒症状,包括午后低热、夜间盗汗、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等。目前,结核病早已不是“不治之症”,我们有成熟的预防和治疗手段。规范、全程服药是成功治愈的关键。普通结核病约6个月;耐药结核病则需要9-18个月或更久。在预防方面,建议保持室内通风,减少前往密闭拥挤场所;新生儿应及时接种卡介苗以预防重症结核;同时注重营养均衡、规律作息、适度锻炼,提升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肝炎是指肝脏的炎症,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中以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五种。甲型肝炎与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规范治疗后大部分可完全康复,目前已经有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通过血液、体液传播。反复肝炎发作可能导致肝硬化或肝癌。对于乙肝,目前可通过抗病毒治疗有效控制病情,延缓疾病进展,部分优势人群可以联合长效干扰素达到临床治愈。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也可经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目前可通过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实现95%以上的临床治愈率。丁型肝炎是一种缺陷病毒,通常与乙肝病毒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时致病,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
在肝炎的预防与控制方面,要做到按要求接种疫苗、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不共用牙刷剃须刀、杜绝非法采供血;医疗操作使用一次性器械。同时要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在日常保健上,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均衡饮食,低脂高蛋白,多吃新鲜蔬果;戒酒限烟,减轻肝脏负担;控制体重,预防脂肪肝;慎用药物,避免滥用保健品或中药造成药物性肝损伤。
谢谢大家。